,俗不可醫者歟。從先嚐選明一代布衣之詩,名布衣權,惟紫澱老人張文峙家藏有寫本,明季兵燹,遂亡佚。而《快書》百種,最下最傳。蓋其輕儇佻薄,與當時士習相宜耳。
△《皇書帝佚》·(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蔣軼凡編。軼凡字季超,諸暨人。首載偽《三墳》、及《乾坤鑑度》,謂之皇書。次載《中天佚典》,託名五帝之言,謂之帝佚。前有自序,稱遇遼陽韓友於燕都,得五帝佚典,乃是箕子所贈,漢初重購不得者。其說極荒誕不經。軼凡乃曲為註釋,並加評點以附會之,真可謂不善作偽矣。
△《古介書》·(無卷數,安徽巡撫採進本)
題東海黃禺、金定邵闇生編,不知為何許人。分前後二集。前集載豐坊《偽大學古本》、《大學石經古本》、《偽三墳》、《穆天子傳》、孔鮒《小爾雅》、汪若海麟書、郭璞《山海經圖贊》、衛元嵩《玄包經傳》、魏伯陽《參同契》、胡文煥逸詩、論語會心詩、南華逸楚衡嶽神禹、碑文、漢滕公石槨銘、吳季札碑,後集曰史訇、史遺、左逸、小易、寤凡、訁巢訷、握奇經、奇門專征賦、勝義諦。均叢脞無緒,蓋書肆粗識字義之人刊以射利者也。
△《群芳清玩》·(無卷數,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李璵編。璵字惠時,蘇州人。是刻為叢書十有二種。曰《鼎錄》,曰《刀劍錄》,曰《研史》,曰畫鑑,曰石譜,曰瓶史,曰奕律,曰蘭譜,曰茗笈,曰香國,曰採菊雜詠,曰蝶幾譜。並題曰毛晉訂。其書踳駁不倫,蓋亦坊賈射利之本也。
△《溪堂麗宿集》·(無卷數,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時代,無序跋,無目錄,其名亦不甚可解。首曰昭明遺事,則撮取《南史》、《梁書》數條;次曰程氏家訓,宋程若庸所纂;次曰聖傳要旨,題曰宋本心、岷麓二先生著,嗣孫輔之望集;次曰文會燕語,題曰束正鐸;次曰巴山夜語,題曰戚璞;次曰林下常談,題曰孔嚴化;次曰山村雜言,題曰齊趣莊;次曰漁艇野說,題曰武惠孫;次曰林泉村話,題曰孟德厚;次曰蓮幕燕談,不題撰人。龐雜冗瑣,茫無端緒,蓋庸陋書賈抄合說部,偽立名目以售欺。
範欽為其所紿,遂著錄於天一閣耳。
△《翰苑叢抄》·十四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取左圭《百川學海》所載諸書,刪其書名卷數與撰人,顛倒次序,連綴抄為一編。偽書之最拙者也。
△《學海類編》·(無卷數,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國朝曹溶編。溶有《崇禎五十宰相傳》,已著錄。此編裒輯唐、宋以至國初諸書零篇散帙,統為正續二集,各分經翼、史參、子類、集餘四類,而集餘之中又分行詣、事功、文詞、紀述、考據、藝能、保攝、遊覽八子目,為書四百二十二種,而真本僅十之一,偽本乃十之九。或改頭換面,別立書名,或移甲為乙,偽題作者,顛倒謬妄,不可殫述。以徐乾《學教習堂條約》、項維貞《燕臺筆錄》二書考之,一成於溶卒之年,一成於溶卒之後,溶安得采入斯集?或無賴書賈以溶家富圖籍,遂託名於溶歟?
△《莊屈合詁》·(無卷數,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錢澄之撰。澄之有《田間易學》,已著錄。是編合《莊子》、《楚辭》二書為之訓釋。《莊子》止詁內篇,先列郭象注,次及諸家。《楚辭》則止詁屈原所作,以《朱子集註》為主,而以己意論斷於後。其自序雲,著易學、詩學成,思所以翊二經者,而得《莊子》、屈原。以莊繼《易》,以屈繼《詩》,足以轉相發明。然屈原之賦固足繼風雅之蹤,至於以老、莊解《易》則晉人附會之失。
澄之經學篤實,斷不沿其謬種。蓋澄之丁明末造,發憤著書,以《離騷》寓其幽憂,而以《莊子》寓其解脫,不欲明言,託於翼經焉耳。
△《楊園全書》·三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履祥撰。履祥有《沈氏農書》,已著錄。是編為寧化雷鋐所刊,凡十二種。願學記一卷,共一百十九條,皆其劄記講學之語。問目一卷,共三十八條,皆其受業劉宗周時錄以就正之詞,中載山陰劉先生批者,即宗周也。初學備忘二卷,皆訓導後進之言,意在兼啟童蒙,故詞多淺近。經正錄一卷、輯朱子《訓學齋規》、《白鹿洞學規》、司馬光《居家雜儀》及朱子《增損呂氏鄉約》,合為一編。近古錄四卷,採明陳良謨《見聞記訓》、耿定向《先進遺風》、李樂《見聞雜記》、錢蓘《厚語》,各採其所記嘉言善行,分立身、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