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說家言謂之經翼,不亦傎乎?史外列《禽經》、《獸經》,又列戴埴《鼠璞》、龔頤正《芥隱筆記》,是於史居何等也。居官列儀注便覽、新官軌範、官級由升、法家列行移體式、告示活套、訓誡列梓潼、帝君救劫寶章。如斯之類,不可列舉,是尤不足與議矣。
△《學易堂筆記》·一卷、《二筆》·一卷、《三筆》·一卷、《四筆》·一卷、《五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項皋謨撰。皋謨字懋功。自稱酉山居士。嘉興人。鄭履淳之壻也。是書乃所作劄記。分為五編。蓋竊襲洪邁《容齋隨筆》之例。《筆記》之後,附生生閣學易三章。《二筆》之後,附同時人贈言一卷。《三筆》之後,附滴露軒雜著一卷。《四筆》之後無所附,但有自跋一篇。《五筆》之後附明歷年圖一卷,自吳元年丁未至天啟四年,皆紀干支,別無所載。惟吳元年下注一條曰,嘉興府鼓樓匾吳元年建十字而已。其四筆自跋曰:餘年三十三之前,不白相,不讀書。四十六之後,又讀書,又白相。自今以往,不知讀書之為白相,白相之為讀書云云。
則其書可不必問矣。
△《天都閣藏書》·二十五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程允兆編。允兆字天民,歙縣人,故取天都山以名其閣。是書序稱丁卯長至,不著年號。相其版式,全仿閔景賢《快書》,確為萬曆以後之本。所謂丁卯,蓋天啟七年也。所錄自鍾嶸《詩品》以下凡十四種。中嚴羽《滄浪詩話》題曰《滄浪吟卷》,蓋羽詩集本名《滄浪吟卷》,明人所刻以詩話冠首,允兆從集中剽出而不辨其為全集之名也。雜評一卷,不著名氏,皆論書之語,中忽雲幃帽興於國朝,此唐張彥遠之語也。又稱我朝王孟端及沈周、陳道復,則明人語也。參錯無章,殆不知文義人所為。袁昂《書評》之後贅以筆陣圖,張懷瓘《書斷》改其名曰《書斷列傳》,敖陶孫《詩評》僅一頁有餘,蓋自《丹鉛錄》鈔出,而並評末楊慎之論連為陶孫之評,蓋坊賈射利之本耳。
△《眉公十集》·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陳繼儒撰。繼儒有《邵康節外紀》,已著錄。是書名為十集,實十一種,曰讀書鏡,曰狂夫之言,曰續狂夫之言,曰安得長者言,曰筆記,曰書蕉,曰香案牘,曰讀書十六觀,曰群碎錄,曰巖棲幽事,曰槐談。皆在寶顏堂《秘笈》之內,惟《讀書十六觀》一種為《秘笈》所未收。簡端各綴以評,其評每卷分屬一人,而相其詞氣,實出一手。刊版亦粗惡無比,蓋繼儒名盛一時,坊賈於《秘笈》中摘出翻刻,又妄加批點也。
△《津逮秘書》·(無卷數,內府藏本)
明毛晉編。晉有《毛詩陸疏廣義》。已著錄。此為所纂叢書。分十五集。凡一百三十九種。中《金石錄》、《墨池篇》有錄無書,實一百三十七種。卷首有胡震亨序。震亨初刻所藏古笈為秘冊匯函,未成而毀於火,因以殘版歸晉,晉增為此編。凡版心書名在魚尾下,用宋本舊式者,皆震亨之舊。書名在魚尾上,而下刻汲古閣字者,皆晉所增也。晉家富藏書。又所與遊者多博雅之士,故較他家叢書去取頗有條理。而所收近時偽本,如《詩傳》、《詩說》、《歲華紀麗》、《琅嬛記》、《漢雜事秘辛》之類,尚有數種。又經典釋文割裂《周易》一卷,尤不可解。其題跋二十家,皆抄撮於全集之中,亦屬無謂。今仍分著於錄,而存其總名於此,以不沒其蒐緝刊刻之功焉。
△《漢魏別解》·十六卷(內府藏本)
明黃澍、葉紹泰同編。自《吳越春秋》訖於薛收《玄經傳》,凡四十六種。
其凡例雲,六朝諸家文集,一篇不載。而編中收江淹、任昉諸集,不一而足。又云,皆錄全文。而節錄者亦復不少。至近代偽書,如《天祿閣外史》之類,亦一概濫收,殊失鑑別。
△《快書》·五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閔景賢、何偉然同編。景賢字士行,烏程人。偉然字仙臞,仁和人。是編割裂諸家小品五十種,匯為一集。大抵儇薄纖佻之言,又多竄易名目。如《會心編》改名《秋濤》,《醒言》改名《光明藏》之類,不一而足。甚至周守忠之姬侍類偶改名姝聯,姝即姬侍,聯即類偶也,亦可謂拙陋矣。
△《廣快書》·五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何偉然編。偉然初刻《快書》五十種,與閔景賢同訂,茲又以五十種廣之,同訂者吳從先也。所採皆取明人說部,每一書為一卷,卷帙多者則刪剟其文。
立名詭異,有曰一聲鶯者,有曰有情痴者,有曰照心犀者,有曰嘔絲者。所謂萬病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