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1 / 4)

本傳但云起為中書舍人,不著前後再命。皆可以補《宋史》之闕誤。惟是篇頁寥寥,而強分卷帙,未免有意求多。又一卷、二卷皆載本傳及年譜、誥敕等文,至三卷乃及其著作。雖用宋敏求編李白集之例,而喧奪太甚,究為編次無法。至潘畤乃良佐之子,於良貴為猶子,而亦附其傳志於末編,尤為不倫。

今姑仍舊本錄之,而附糾其叢脞如右。

△《鄱陽集》·四卷(永樂大典本)

宋洪皓撰。皓有《松漠紀聞》,已著錄。此其詩集也。皓建炎中擢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為大金通問使。龔璹副之。後璹仕劉豫,皓獨不屈節。遂流遞冷山,居雪窖中。陳王固新(案“固新”《宋史》作“悟室”,今據《金國語解》改正)甚敬禮之,使教諸子八人。集中所稱彥清、彥亨、彥隆、彥深者,皆固新子也。皓所作詩,亦於此時為多。及烏珠(案“烏珠”《宋史》作“兀朮”,今據《金國語解》改正)殺固新,遷皓雲中。至紹興十二年,始歸國。留金首尾凡十五年。後為秦檜所嫉,安置英州。皓詩所謂“六十之年入瘴鄉”是也。居九年,始內徙。行至南雄州卒。其詩世無傳本。傳稱皓有文集五十卷,而《書錄解題》作十卷。考皓子適《盤洲集》中載有皓集跋語一篇,稱裒其在北方詩文為十卷,刻之新安郡。則《宋史》誤矣。其集久不傳。今從《永樂大典》所載,裒輯編次,共為四卷。凡其始奉使時,塗次所經,及遷居冷山,以及歸國後南竄之作,有年月可考者,悉以年月排比。或年月不可考而確知其為奉使後作、歸國後作、南遷後作者,亦皆以類相從。其不知作於何時者,則別綴於後,而以適跋語附焉。皓大節凜然,照映今古。雖不必以文章為重,然其子適、邁、遵承藉家學,並掇詞科。著述紛紛,蜚聲一代。淵源有自,皓實開之。迄今年代迢遙,篇章散佚。幸得遭逢聖世,蒐羅遺逸,復光耀於蠹蝕之餘。斯亦忠義之氣不可泯沒,待昌期而自發其光者矣。

△《澹齋集》·十八卷(永樂大典本)

宋李流謙撰。流謙字無變,漢州德陽人。少以父良臣蔭,補將仕郎,授成都府靈泉縣尉。秩滿調雅州教授。會虞允文宣撫全蜀,置之幕下,多有贊畫。尋以薦,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力丐補外,改奉議郎,通判潼州府事。其事蹟不見於《宋史》。惟其兄益謙所作行狀,尚具見其始末。所著文集,《宋志》亦不著錄。

惟焦竑《國史經籍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俱載有《澹齋集》八十一卷。是明世尚有傳本。今已湮沒無聞。厲鶚撰《宋詩紀事》,僅從《成都文類》中蒐得《梅林分韻》一首,其文亦與本集頗有異同。又以流謙為綿竹人,與行狀不合。

知鶚未睹本集,故傳聞異詞也。流謙以文學知名。其父良臣,嚐出張浚門下,為所論薦。集中《分陝志》,專為頌浚勳德而作,鋪張太甚,殊不免門戶之私。其詩文邊幅稍狹,間傷淺俚,亦未能盡臻醇粹。然筆力峭勁,不屑屑以雕琢為工。

視後來破碎疲�踔�埃�銜�ぶ�K未�偶��蟀肷⒇�H嫋髑�擼�灘環鏈奼敢患乙印=骶汀隊覽執蟮洹匪�兀��楸啻危�嵨��司懟F湟媲�兇醇捌渥恿�����希�⒏鉸檢賭��員縛賈ぱ傘�

△《韋齋集》·十二卷、附《玉瀾集》·一卷(內府藏本)

宋朱松撰。松字喬年,別字韋齋。朱子之父也。政和八年,同上捨出身。官至吏部員外郎。以言事忤秦檜,出知饒州。未上請間,得主管台州崇道觀。滿秩再請,命下而卒。朱子作行狀,稱有《韋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今已久佚。是集初刻於淳熙,再刻於至元,又刻於弘治。傳本亦稀。康熙庚寅,其裔孫昌辰又校錄重刊,是為今本。核其卷數,與行狀所言相合,蓋猶舊帙也。前有傅自得序,稱其詩高遠而幽潔。其文溫婉而典裁。至表奏書疏,又皆中理而切事情。

雖友朋推許之詞,然松早友李侗,晚折秦檜,其學識本殊於俗;故其發為文章,氣格高逸,翛然自異。即不藉朱子以為子,其集亦足以自傳自得。所云頗為近實。

非後來門戶之私,以張栻而尊張浚者比也。後附朱槔《玉瀾集》一卷。槔字逢年。

松之弟也。其集原別本自行,故《書錄解題》與松集各自著錄。明弘治丙辰,任邱鄺�У悶潯眷額⊙舫灤災��蚋嬌趟杉��蟆2�醬絲桃噯災�:笥杏榮蟀希��破洹洞悍紜芬黃�ⅰ都詞隆啡�住H婚朗�擋患八桑�笏�埔轡次�≡省9酶芥饕孕性貧��

△《陵陽集》·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韓駒撰。駒字子蒼,蜀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