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六言》·一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國朝周宣武撰。宣武字燮軒,長沙人,乾隆壬戌進士。是編雜採史事,以六言絕句評論之,或一首詠一事,或一首連類兩三事,不分門目,亦不敘時代後先,每首之末,各附論一篇,六言一體,古今作者頗少,詩家偶一為之,避其難也。
宣武獨衍至百首以外,意欲間道出奇,然終不能見長也。
△《月坡詩集》·四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郭植撰。植有經史問,已著錄,是集分四編:一曰《雪竹草堂集》,一曰《北遊集》,一曰《臺江草》,一曰《溫陵草》,以集中編年考之,迄於辛酉,蓋其鄉試中式之後所刊也。
△《玉芝堂集》·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邵齊燾撰。齊燾字荀慈,昭文人。乾隆壬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凡詩三卷,文六卷,乃其晚年所自定。詩文皆不分體,大抵駢偶之作為多,為四六之文者,陳維崧一派,以博麗為宗,其弊也膚廓;吳綺一派,以秀潤為宗,其弊也甜熟;章藻功一派,以工切細巧為宗,其弊也刻鏤纖小。齊燾欲矯三家之失,故所作以氣格排奡,色澤斑駁為宗,以自拔於蹊徑,而斧痕則尚未渾化也。
△《懶真初集詩選》·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用天撰。用天字用六,號誠庵,婁縣人。是集刻於乾隆甲子,有用天《自序》。其詩氣體勻整,而捶字往往未堅,句法亦多沿襲,如《板橋吟》中“紅歸水上桃花簇,青入煙中柳葉齊”,則直點竄杜甫句矣。
△《燕川集》·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範泰恆撰。泰恆字無厓,河內人。乾隆乙丑進士,改庶吉士,外補崇義縣知縣。此集皆其所為古文;後附其祖父《墓表》、祖母《壽序》,皆他人作,而末又綴以泰恆代文六篇。編次不倫,疑《墓表》、《壽序》即泰恆自作,嫁名於人,後仍收之集中耳。然究非體例也。
△《敝帚集》·二卷、附《蘆中集》·一卷(國子監助教張羲年家藏本)
國朝趙秉忠撰。秉忠字景光,號秋墅,興化人,乾隆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未散館而卒。是集皆古今體詩,末附《蘆中集》,乃哭其子春祈而作也。
△《凝齋遺集》·八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道撰。道字紹洙,號凝齋,江西新城人,乾隆戊辰進士。是集為其子守誠等所刊,凡文六卷,詩二卷,中頗多講學之作。
△《柘坡居士集》·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萬光泰撰。光泰字循初,秀水人,乾隆庚午舉人。是集其所自定,卷一曰《南邨草堂集》,卷二曰《欒於集》,卷三、卷四曰《聞魚閣集》,卷五曰《北郭草堂集》,卷六、卷七曰《江船集》,卷八曰《聞魚閣續集》,卷九曰《觚屋集》,卷十曰《江船續集》,卷十一曰《五上春司集》,卷十二曰《青乳軒集》。前有汪孟鋗《序》,稱循初計偕北上,以病卒。方病中,薈自定詩十二卷,一緘寄餘,有可存則付令子存之;不者毀之之說。又稱刻既成,取循初別字,題曰《柘坡居士集》。其古文、詩餘極夥,聞手自毀去外,雜著十六種,則皆其自定緘寄者,俟他日續刻,云云。蓋光泰才思富贍,篇什頗多,後乃悔其少作,所存止此也。
△《浩波遺集》·三卷(庶吉士樑上國家藏本)
國朝鄭際熙撰。際熙字大純,侯官人。乾隆丙子舉人,年三十六而卒。是集為其弟際唐等所刊,凡詩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稱能詩者,未嘗先言法,而自中法,且神而明之,變化以自成其法;未有案一定之科條而譜之,舍其性情才力,俯首以從法也。其論亦足破拘攣之說,其書則未之見也。
△《觀光集》·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蔡以封撰。以封字桐川,嘉善人,由優貢生官桐鄉訓導。是集凡古今體詩八十五首,擬樂府四十六首,皆其監敷文書院,恭逢聖駕南巡,率諸生迎駕時所賦也。
△《綠杉野屋集》·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徐以泰撰。以泰字陶尊,德清人。國子監生,乾隆二十二年官陽曲縣知縣。其詩皆早年之作,故骨格未就,而時有雋句,如《詠鷹翎扇》,“附人終在手,斷翮尚生風”一聯,亦頗工點染也。
△《強恕齋文鈔》·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庚撰。庚有《通鑑綱目釋地糾繆》,已著錄。庚少孤貧,賣畫養母,以餘力為古文。是集,乃其七十三歲所自編。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