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部分(1 / 4)

南。而是《記》則謂至治二年讒慝構禍,文宗遷海南,與《本紀》相差一年。或傳寫誤“元”為“二”,故與《史》異耶。集中多與趙孟睢⒖戮潘肌⑷�鉀蕁⒏哐寰礎⒂菁�⒙碚欏⒄鵬恪⒗鈽⒐饌�粗�鰲6�誥啪碇小逗賈萋方鷥障越淘杭恰貳⒌謔��懟督鵒晏祆�菜路鴯獯笫Φ鹿���罰�⒆⒃弧按�暈汗�鰲保�蠣項亦嘗假手於大訢,知非俗僧矣。

△《弁山小隱吟錄》·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黃玠撰。玠姓名不見於史傳。惟《弘治湖州府志》載玠字伯成,慈谿人,宋黃震之曾孫。清苦力學,無所不通。周遊西湖,樂吳興山水,因卜居弁山,與趙文敏遊,文敏稱許之。有《卞山集》、《知非稿》、《唐詩選纂》、《韻錄》等書,獨不載此集之目。或後人以《卞山集》、《知非稿》併為一編,改題此名歟?其詩不為近體,視宋末江湖諸人惟從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中多勸戒之詞,其上者有元結遺意,次者亦近乎白居易。雖宏闊深厚不能及二人,要於俗音嘈囋之中讀之如聽古鐘磬矣。前有《自序》,稱蔑有令德,不敢謂隱。獨以所得於天者薄,故將退藏以終其身。又引文中子之說,稱願上之人正身修德,使時和歲豐,已受其賜。尤粹然有德之言,勝矯語高蹈者萬萬也。

△《續軒渠集》·十卷、《附錄》·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元洪希文撰。《附錄》一卷,則其父巖虎詩也。巖虎字德章,號吾圃,莆田人,宋末嘗為教諭。希文字汝質,號去華,嘗官訓導。巖虎詩名《軒渠集》,故希文集以續名。然《軒渠集》斷爛不存,故摭其遺詩附於卷末。舊有希文《自序》,又有至治辛酉、至正壬辰、癸巳林以順、林以挕⒆科髦�⒛嫌�取短獯省貳=栽諼純討�埃�謊栽�嗑硎�<尉腹鎪齲�淦呤雷逅鍔苄酥��榍肷揭醪套譾鸝�ā!蹲譾鸚頡煩粕救ヒ話偃��迨祝�嫠陌偃��迨祝�轡��恚�嬌桃瘓懟�

則原集五百七十首也。《王鳳靈序》則稱詩二卷,為七律一百九十二首、古詩九十七首、絕句一百首,為數不同。又皆不及其詞與雜文。此本凡詩三百六十九首、詞三十三首、雜文十八首,與兩《序》所言皆不符,疑傳寫者又有所刊削也。

《宗兗序》謂其以山澤之臞,出山澤之語。譬諸夏鼎、商鬲,華採雖若不足,而渾厚朴素之質,使望之者知為古器。《鳳靈序》稱其能以質勝,不蔽其情。今觀其詩,純沿宋格,於元末年華縟之風,明中葉堂皇之體,迥焉不同。故二人之論云爾。實則清遒激壯,亦足落落獨行也。惟其以巖虎之詩附希文詩末,用《山谷集》後附《伐檀集》之例,以子先父,究於義未安。而篇頁無多,又不能如《伐檀集》之自為卷帙,可以孤行。今特升冠此卷,置希文集之前,如《石屏集》、《玉井樵唱》之例焉。

△《定宇集》·十六卷、《別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陳櫟撰。櫟有《書傳纂疏》,已著錄。是集為其族孫嘉基所刊。凡文十五卷,詩及詩餘一卷。《別集》一卷,則附錄序記志狀之類。櫟生朱子之鄉,故力崇朱子之學。集中如《澄潭贊》曰:“惟千載心,秋月寒水,儒釋同處,我聞朱子。”附會《齋居感興詩》句,以強合於禪,未免自生疵累,異乎朱子之所傳。

然集中諸文,大抵皆醇正質實,不涉詭誕。如《深衣考》之類,雖未必盡合古制,而援據考證,究與空談說經者有間。惟詩作擊壤集派,多不入格。顧嗣立《元詩選》中所稱“笑渠拄笏看山色,容我扶筇聽水聲。柳枝水灑一溪月,豆子雨開千嶂煙”諸句,皆沙中金屑,不能數數遇之也。

△《艮齋詩集》·十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侯克中撰。克中字正卿,真定人。幼喪明,聆群兒誦書,不終日,能悉記其所授。稍長習詞章,自謂不學可造詣。既而悔之,以為刊華食實,莫首於理。

原《易》以求,乃為得之。於是精意讀《易》,著書名《大易通義》。年至九十餘而卒。今《通義》已不傳,而袁桷所作《序》尚見《清容居士集》中,可略見克中本末。此乃所作詩集,猶元時舊刻。卷首有毛晉私印,蓋汲古閣所藏。中間律體最多,而七言律為尤夥。卷一、卷二皆詠經史之作。卷八為諧音格,乃每首全以音通字異者相葉。如一東葉同、峒、桐、銅、童,二冬葉鏞、庸、容、墉、蓉之類。凡七言三十一首,五言二十一首。亦克中自創之格,為古所未有。其詩頗近擊壤一派,多涉理路。而抒情賦景之作,亦時有足資諷詠者。昔唐汝詢幼而失明,長而能詩,《姑蔑》一集,明人詫為古所未有,而不知克中已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