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部分(2 / 4)

,不容有誤,疑嗣立所記乃偶然失考。又《永樂大典》書其名,多作“彣”字。案《集韻》,彣、文音義本通,亦非別有兩名也。文與謝翱、王炎午同入文天祥幕府,滄桑以後,獨不能深自晦匿,以遲暮餘年,重餐元祿。

出處之際,實不能無愧於諸人。然其文章,則時有《哀江南賦》之餘音。擬以古人,其庾信之流亞乎。文嘗自言:“行事使人皆可知可見者,為君子之行;為文使人讀之可曉,考之有證者,為君子之言。”今觀其詩文,皆自抒胸臆,絕無粉飾,亦可謂能踐其言矣。焦竑《國史經籍志》載《青山稿》三十一卷,世鮮流傳。

今從《永樂大典》中裒輯編訂,勒為八卷。

△《桂隱文集》·四卷、《詩集》·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劉詵撰。詵字桂翁,廬陵人。生於宋末,猶及見諸遺老,得其緒論。迨延祐復科舉後,益肆力於名物、度數、訓詁、箋註之學。既十年不第,乃刻意於詩古文。江南行御史臺屢以教官、館職、遺逸薦,皆不報。至正十年卒,年八十三。

王榮祿為之請於朝,諡曰文敏。事蹟具《元史·儒學傳》。此集為其門人羅如篪所編,有虞集、歐陽玄二《序》。本傳稱其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而不露其踔厲風發之狀”。考集中有《與揭曼碩書》,稱:“文章期於古而不期於襲,期於善而不期於同,期於理之達、神之超、變化起伏之妙,而不盡期於為收斂平緩之勢。若以委怯為和平,迂撓為舂容,如學西施者僅得其顰、學孫叔敖者僅得其衣冠談笑,非善學者也。”蓋其文章宗旨,主於自出機軸,而不以摹擬字句為古。《歐陽玄序》亦稱“其文溫柔敦厚似歐,明辨雄雋似蘇”。至論其妙非相師,非不相師,蓋深得詵之用意。玄又稱其尤長於詩,詩又長於五言古體短篇,所論亦允。顧嗣立《元詩選》則稱其律詩多佳句。案集中近體,格力頗遒,實不僅以佳句見。且嗣立所摘諸聯,如“燕子樓臺人影瘦,海棠池館月痕孤”,乃近小詞;“君如硎刃千牛解,我似車輪四角方”,亦江湖習調,殊不足盡詵所長也。《詵墓誌》亦歐陽玄作,稱其有古文若干卷、諸體詩若干卷、駢儷書札若干卷,總題曰《桂隱集》,均不著其卷數。疑作志時僅有稿本,尚未釐定成編。此本為明嘉靖間其族孫志孔所刊,凡文四卷、詩四卷,而不載駢儷書劄,疑重刊時已有所散佚。又詩末有《羅如篪跋》,稱先梓其詩十四卷。而今本實止四卷,殆亦編次者所合併歟。

△《水雲村稿》·十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元劉壎撰。壎有《隱居通議》,已著錄。其文集舊有二本,一曰《水雲村泯稿》,乃明洪武間其孫瑛所手抄,篇目無多,而多雜採《隱居通議》中語,綴輯成帙,不為完本;一即此本,乃其裔孫凝收拾遺佚,別加排次,蒐採較為賅備。惟原目二十卷,而所存止十五卷,自十六卷以下有錄無書,當由傳寫者失之。

然此五卷所載,皆青詞、祝文,無關體要之作。其存佚無足為輕重,則雖闕猶不闕矣。壎才力雄放,尤長於四六。集中所載諸啟劄,大抵皆在宋世所作。考《隱居通議》,自述其得意之筆,如《代吳浚謝建閫表》、《吊吳浚文》、《代趙必岊謝廟堂啟》、《通丁應奎啟》,今皆不見於集中。則其散佚者亦自不少。然即所存者觀之,隸事鑄詞,亦復頗見精采。壎嘗自言,趙必岊稱其能以散文為四六,正是片段議論,非若世俗抽黃對白,而血脈不貫者。蓋生平得力,有甘苦自知者矣。其他古文則多入元以後所作。灝瀚流轉,頗為有氣。而時以俳句綺語攙雜其間,頗乖典則。則覃精儷偶,先入者深,有不知其故態之萌者矣。惟其年過七旬,復出食元祿。而《晚春郊行詩》雲:“路少過軍仍鼓吹,地多遺老自衣冠。”

《丙子閩山詩》雲:“漢祚縱移諸葛在,唐兵雖散子儀侯。”《賈似道詩》雲:“漢祖有恩慚馬邑,懷王何罪老咸陽。”皆其未出山時所作,是則可以不存耳。

△《巴西文集》·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元鄧文原撰。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人,隨其父流寓錢塘。自稱巴西,不忘本也。生於宋理宗寶祐六年。宋末應浙西轉運司試,中魁選。至元間行中書省闢為杭州路儒學正,官至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致仕。致和元年卒於家,諡文肅。事蹟見《元史》本傳。文原學有本原,所作皆溫醇典雅。當大德、延祐之世,獨以詞林耆舊主持風氣。袁桷、貢奎左右之,操觚之士響附景從。元之文章,於是時為極盛,文原實有獨導之功。所著有《內製集》、《素履齋稿》,今並未見傳本。此本不知何人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