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理溥化字元普,泰定四年進士。第九卷有《送燮元普序》,即其人也。所編雖不足盡徯斯之著作,然師弟相傳,得諸親授,終較他本為善。觀《元詩選》所載《秋宜集》中,《曉出順承門有懷太虛絕句》曰:“步出城南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乃割裂漢樂府半首為徯斯之詩,則所收必不甚精矣。
△《翠寒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元宋無撰。無字子虛,蘇州人,嘗舉茂才不就。是集前有《自序》,又有元貞乙未《趙孟鈽頡貳⒀擁v庚申《馮子振序》。然卷末有《題孟鉅拍��罰�揮τ小睹項序》。以《自序》考之,蓋此本為無晚年自定,子振為序而刻之。孟釧�潁�似瀋僮鰲R雲涿�兀�鑰�怨詡��!蹲誘襉頡販呂鈧小侗淘萍�沸蚶���計浼丫瀋蹕ぁK�偃紜豆叛懈琛分�吧矜刺T迫ゲ固歟�糲亂煌漚購諮獺保��肢E不復成語。又如“楊柳昏黃晚西月,梨花明白夜東風”之句,亦欠自然。
然其他品題,大抵精當。統觀其集,七言古體純學李賀、溫庭筠,時有雋語。樂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反失之纖。五言律詩、五言長律最為擅長,七言絕句次之,七言律詩又次之。五言古詩集中惟《建業懷古》一首,亦僅如拗體律詩。
句句對偶,特平仄不諧耳。蓋才所不近,避而不作也,亦可謂善用其短矣。
△《檜亭集》·九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丁復撰。復字仲容,天台人。延祐初遊京師,與楊載、範梈同被薦,而復辭不就。放情詩酒,浪跡江淮間。凡三徙居,晚乃僑寓於金陵之城北。平生所作不下數千篇,脫稿即棄去,故多所散佚。其婿饒介之及其門人李謹之各據所得,蒐輯成帙。介之所編稱《集》,謹之所編稱《續集》,今皆未見其本。此本乃至正十年南臺監察御史張惟遠合二集編為九卷,刊於集慶學舍者。其稱《檜亭》,蓋以所居有雙檜,復日哦詩其下,因以為名。集中有《次韻介之雙檜亭詩》,即其地也。復詩不事雕琢,而意趣超忽,自然俊逸。其才氣橫溢,魏文帝所謂筆墨之性殆不可勝者,幾乎近之。偶桓《乾坤清氣集》多錄其詩,如《餞趙公子》、《送王伯庸》、《郭生生子》諸詩,字句或有小異,殆由傳本各殊。又蘭堂上人之《金陵因寄憲府張使君》諸詩,此集不載,則遺稿散落人間,饒介之等偶然未見者矣。
△《伊濱集》·二十四卷(永樂大典本)
元王沂撰。沂字思魯,先世雲中人,徙於真定。父元父,官至承事郎,監黃池稅務。馬祖常《石田集》有所作《元父墓碣銘》,敘其家世甚詳,而沂始末不概見。今以集中所自述與他書參考之,尚可得其大略。據馬祖常《碣銘》,稱與沂同榜,則當為延祐初進士。據集中《送李縣令序》,則嘗為臨淮縣尹。據《義應侯廟記》,稱延祐四年佐郡伊陽,考《地理志》,伊陽在嵩州,則嘗為嵩州同知。又詩中有“綸巾羽服臥伊濱”之句,則集名《伊濱》,亦即起於此時。據《祀南鎮》、《北嶽》諸記,則至順三年嘗為國史院編修官。據《送瞿生序》及《胡節母詩序》諸篇,則元統三年嘗在國子學為博士。據《送餘闕序》稱元統初佐考試,見闕對策云云,則嘗入試院同考,而餘闕實為所得士。據《祀西鎮記》、《御書跋》諸篇,則至元六年嘗為翰林待制,並嘗待詔宣文閣。又《宋》、《遼》、《金》三史成於至正五年,而書前列修史諸臣,有“總裁官中大夫禮部尚書王沂”
之名,則是時已位至列卿。其後遷轉,遂不可考,疑即致仕以去。然集中《壬寅紀異詩》,有“壬寅仲春天雨雹,南平城中晝驚愕。自從兵革十年來,澒洞風塵亙沙漠”之句。又《鄰寇逼境倉皇南渡詩》,有“鄰邑舉烽燧,長驅寇南平。中宵始聞警,挈家速遠行”之句。又有《寓吉安林塘避桃林兵警詩》。壬寅為至正二十二年,正中原盜起之時。距沂登第已五十載,尚轉側兵戈間,計其年亦當過七十矣。沂歷躋館閣,多居文字之職。廟堂著作,多出其手。與傅若金、許有壬、周伯琦、陳旅等俱相唱和。故所作詩文,舂容和雅,猶有先正軌度。惜其名不甚著,集亦絕鮮流傳,選錄元詩者並不能舉其名氏。今從《永樂大典》中裒掇編次,釐為二十四卷。庶梗概尚具,不致遂就湮沒焉。
△《淵穎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元吳萊撰。萊字立夫,浦陽人。延祐中復科舉之制,以《春秋》貢於鄉,試禮部不第。後以薦署饒州路長薌書院山長,未行而卒。年僅四十四。其門人金華宋濂等私諡為淵穎先生。據其諡議,取經義玄深為淵,文詞貞敏為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