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陳煒撰。煒字文曜,別號恥菴,閩縣人,天順庚辰進士,官至浙江左布政使。煒風裁峻整,為御史時劾罷錦衣指揮門達。在江西平反疑獄,為民興利除弊,具有實績。詩文非所注意。是集乃正德初其從子墀為東莞知縣時所刊,嘉靖中其孫全之復補輯之,而以贊輓諸詩附於其末。
△《禮庭吟》·二卷(衍聖公孔昭煥家藏本)
明孔承慶撰。承慶字永祚,曲阜人,至聖六十代孫也。年三十一,未及襲封而卒。其外祖王惟善為裒其遺詩以成此集,有景泰間同郡許彬《序》,又有天順丁丑長洲劉鉉《序》,歲久散佚。康熙庚辰,衍聖公孔毓圻檢校先世遺稿,又得而重刊之。
△《耕石齋石田集》·九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沈周撰。周有《石田雜記》,已著錄。是集乃瞿式耜所刪定,凡詩八卷、文一卷。其詩與華汝德本互有出入,文則華本所未收。然周詩猶以天趣勝,文則更非所長,徒為贅疣矣。
△《桂坡集》·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左贊撰。贊字時翊,南城人,天順丁丑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是編凡《前集》五卷、《後集》八卷,皆詩賦雜文,而以所作《方外》諸篇別為一卷,附於末,蓋用楊傑《無為集》例。至於《樂府》一卷之中,如《關山月》、《楊白華》之類,皆古題,而忽以詞曲續其後,則從來無此體例。殆以宋人詞曲亦標樂府之名,故合為一。不知源流遞變,格律各殊,不可以宋之樂府竟當古樂府也。
贊嘗刪定《李覯集》,蓋亦頗留心詩古文者。然所作質樸而不能健,清淺而不能腴,其於古格,僅僅具體云爾。
△《別本彭惠安公文集》·七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彭韶撰。韶有《政訓》,已著錄。所著詩文名《從吾滯稿》,已散佚不存。
是集乃御史陳時周所重編,已多所刊削,非盡精要。《附錄》一卷,則楊守陳、陳獻章等贈言及府志傳論也。
△《餘力稿》·十二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徐貫撰。貫字元一,淳安人,天順丁丑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諡康懿。是集乃貫所自定,前有弘治己未《自序》。其子頤初刊於舒城,間有遺佚。嘉靖壬子,其次子健倅歸州時,復增訂梓行。詩文皆平實,亦大半應酬之作也。
△《慄菴遺稿》·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鄭環撰。環字瑤夫,號慄菴,仁和人,天順庚辰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是集有其子《孟繩跋》,稱環集本十卷,不戒於火,茲集乃其搜輯另編者。楊守陳作環墓碑,稱其文章典雅贍密。今此本所存無多,體亦不備,不足以見其全。
守陳所論,難遽定其確否也。
△《東白集》·二十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張元禎撰。元禎五歲能詩,寧靖王召見,名之曰元徵。巡撫韓雍為改今名,字廷祥,南昌人。天順庚辰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
天啟初追諡文裕。事蹟具《明史》本傳。是集凡詩文二十三卷,末卷則附錄事實祭文。元禎以講學為事。其在講筵,請增講《太極圖》、《西銘》、《通書》。
夫帝王之學,與儒者異,詎可舍治亂興亡之戒,而談理氣之本原。史稱後輩《女冊》笑其迂闊,殆非無因矣。其詩文樸遬無華,亦刻意摹擬宋儒,得其形似也。
△《定菴集》·五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張悅撰。悅字時敏,華亭人,天順庚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諡莊簡,事蹟具《明史》本傳。是集凡詩一卷、文四卷,大抵流易有餘,而頗乏雋永之味。
△《巽川集》·十六卷、《附錄》·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祁順撰。順字致和,巽川其號也,東莞人,天順庚辰進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其集前載有韻之文,次為詩詞,次為散體,末附張元正所作墓誌、賈宏所作墓表,各為一卷。
△《東園詩集續編》·八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紀撰。紀有《東園文集》,已著錄。是編其詩集也。初,紀子主一、主敬嘗編其詩為十二卷,今未見傳本。此本乃其少子忠蒐輯遺篇,故題曰《續集》。
集中如“古塹斜連江樹沒,飢烏恆傍野人飛”、“橋頭雨歇徑初溜,天際雲收山漸多”等句,亦頗有南宋風格,然亦止於如此耳。
△《東瀧遺稿》·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