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部分(1 / 4)

以北人為黨,互相傾軋。然珝疏淺而安深鷙,故珝卒不能勝”。則珝亦一客氣用事,輕率不檢者耳。朱彝尊《明詩綜》謂其詩率意塗寫,不事翦裁,蓋肖其為人也。彝尊又引李東陽語,謂“公於詩,興之所到,筆不能閣,而無毫髮點綴呻吟之病”云云。考《東陽序》中無此語,其語乃在《王承裕序》中。考此本二序皆五頁,版心號數相同,裝緝者互易其末頁。彝尊以仁裕語為東陽語,知所見之本,二序亦互易末頁矣。

△《王端毅文集》·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王恕撰。恕有《玩易意見》,已著錄。是集乃嘉靖壬子祥符李濂所編。前六卷為文集,平實淺顯,無所雕飾,如其為人。《喬世寧序》稱當時以為其文無假英藻,而質厚有餘;不務以閎辨,而歸準於躬行。又最稱其《答劉太保書》。

第七卷即《玩易意見》,八卷曰《石渠意見》,九卷曰《意見拾遺》,皆說經之語,各有別本單行。濂用李石《方舟集》例,又編入集中也。

△《鳴秋集》·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趙迪撰。迪字景哲,懷安人,自號白湖小隱。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餘憲《百家詩》以迪為山人。徐庸《湖海耆英集》載其《元夕應制詩》。徐泰《明風雅》則雲迪宜陽人,官吏部侍郎。然《鳴秋集》有景泰五年迪仲子壯《後序》,中雲先人值時多故,投老林泉。而同時閩人均有《輓鳴秋山人詩》。則二徐所云,自是別一人矣。”是集即其仲子壯所編。前載《林志序》,稱其古詩不下魏晉,而諸作則醇乎唐。今考其詩,古體頗為薄弱,志說殊誣。律詩諧暢,差有唐音,然亦晉安一派也。

△《王文肅集》·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王亻與撰。亻與有《毗陵志》,已著錄。此集亦名《思軒稿》。卷首載李東陽所作傳,謂其官吏部尚書時,上疏陳八事,多見採納。今其疏不見集中,止存《經筵進講》、《文華進講》二卷。殆有所避而不載歟,抑東陽溢美也。

△《王太傅集》·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王越撰。越字世昌,濬縣人,景泰辛未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以功封威寧伯,諡襄敏。此集稱王太傅者,其贈官也。考《明史》越本傳,功名頗有可觀。

惟以前結汪直,後依李廣,為士論所輕。是集分體編輯,附錄雜文。前有嘉靖九年吳江吳洪《序》,稱其遺稿散佚不傳,有郢人高德崇錄所見聞,刻之於學舍,乃行於世。後越曾孫紹思,別輯全集。其跋中所稱“在楚有太傅詩文集”者,即此本也。

△《王襄敏集》·二卷、《續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王越撰。是編即其曾孫紹思所輯。第一卷為疏議,皆處置邊務及奏報捷音。

第二卷為雜文。《續集》一卷,為詩及詩餘,而以李東陽所作墓誌、崔銑所作神道碑,附錄於末。越本魁傑之才,其詩文有河朔激壯之音,而往往傷於粗率。

△《野菴文集》·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吳宣撰。宣字師尼,野菴其別號也,崇仁人。景泰癸酉舉人,授左軍督府經歷,坐劾長官不法系獄,十年始得釋。改中府,升鎮遠府知府,道病卒。其文落落有氣,而格律未嚴。是集乃其門人王君謨等所編,未經刊行,其玄孫道南復訂正藏於家。前有道南《自述顛末》一篇。

△《奉使錄》·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張寧撰。寧有《方洲集》,已著錄。是集乃寧天順四年出使朝鮮所作,已編入《方洲集》內。此其初出別行之本也。上卷首敘奉使召對及奏稿數篇,餘皆途中留題之作。下卷則至朝鮮以後篇什,題曰《皇華集》,注云“朝鮮刻本”。

前有《崔恆序》,乃奉國王李瑈命編次而序之者也。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載寧兩使朝鮮,水館星郵,留題殆遍。館伴樸元亨詩篇唱和,殊不相下。及偕登太平館樓,寧成七律六十韻。元亨誦至“溪流殘白春前雪,柳折新黃夜半風”之句,乃閣筆曰“不敢屬和矣”。然其詩縱調騁情,才思雖捷,而少沉思,故王世貞謂寧詩如小棹急流,一瞬而過,無復雅觀也。

△《彭文思集》·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彭華撰。華字彥實,安福人,景泰甲戌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入內閣,逾年以風疾去,卒諡文思,事蹟附見《明史·萬安傳》。所著有《素菴集》九卷。

《李東陽序》稱其文嚴整峭潔,力追古作者。今未見傳本。此本為其六世孫篤福所編,視原集僅十之三矣。

△《恥菴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