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宏整,文則平實坦易,縱其筆之所如。
△《樗林摘稿》·三卷、《附錄》·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秦釒堂撰。釒堂字國和,號樂易,又自號類樗子,無錫人,弘治甲子舉人,親沒後不復進取。嘉靖中,詔選人不願試者,授以散銜致仕,遂循例授南京都察院都事。是集為其子淮、漳所刊,凡詩三卷,附錄贊、銘、志、文,為一卷,釒堂隱居不仕,絕意時名,其於詩,特以寄興,故附錄諸篇,皆敘其隱德,而不及其文章。朱彝尊《明詩綜》,亦未採錄一篇雲。
△《未齋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顧鼎臣撰。鼎臣字九和,崑山人,弘治乙丑進士第一,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諡文康,事蹟具《明史》本傳。初,鼎臣以直講筵受世宗恩眷,世宗好長生術,內殿設齋醮,鼎臣進《步虛詞》七章,且列上壇中應行事宜;又享太廟,上命鼎臣及霍韜捧主。二人有期功當辭,鼎臣乃言:古者諸侯絕期,今公卿即古諸侯,請得毋避,深為清議所譏。惟其憫東南賦役失均,屢陳其弊,及請崑山築城,卒免倭患,為其鄉人所稱。《明史·藝文志》載《鼎臣集》二十四卷,今所存者凡二本。一為其孫晉�У燃��參母辶�恚���恚��辶�恚�涮庠唬骸豆宋目導�罰�鮮分舊倭�恚�吮徑噯��木恚�嘀苟���恚�蛔愣��木碇��;蚣�靜腥保�蚴肺吶嘉螅�蚰��暌印�
△《鈐山堂集》·三十五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嚴嵩撰。嵩字惟中,分宜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大學士,事蹟具《明史·奸臣傳》。嵩雖怙寵擅權,其詩在流輩之中,乃獨為迥出。王世貞《樂府變》雲:“孔雀雖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論也。然跡其所為,究非他文士,有才無行,可以節取者比,故吟詠雖工,僅存其目,以昭彰癉之義焉。
△《洹詞別本》·十七卷、《附錄》·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集原本為趙王所刊,僅十二卷,編年排次而不分體。此本乃嘉靖甲寅池州知府周鎬,命貴池教諭範所重編,始區別體裁,以類匯次,而其文則無所增損焉。
△《甘泉集》·三十二卷(廣東巡撫採進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禮經傳測》,已著錄。據若水門人洪垣所記,其集本四十八冊,刊以行世者十五冊。此本凡《樵語》一卷,《新論》一卷,《雍語》一卷,《二業合一訓》一卷,《大科訓規》一卷,《書》一卷。《新泉問辨錄》一卷,《新泉問辨續錄》一卷,《問疑錄》一卷,《問疑續錄》一卷,《金陵問答》一卷,《金臺問答》一卷,《書問》二卷,《古樂經傳或問》一卷,序記章疏三卷,講章一卷,雜著一卷,約言一卷,語錄一卷,《揚子折衷略》一卷,《非老子略》一卷,詩二卷,《歸來紀行略》一卷、《嶽遊紀行略》一卷,祭文、碑銘二卷,外集一卷。蓋語錄居十之九,詩文其餘贅耳。
△《梅國集》·四十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劉節撰。節有《春秋列傳》,已著錄。是集凡詩十二卷,附以詩餘、雜文二十九卷,節所輯廣文選,採摭浩博,而門目瑣碎,體例冗雜,頗有貪多務得之失。其所自作,亦惟取明白條暢,盡所欲言。往往下筆不能自休,故不免稍傷於蔓衍。
△《寶制堂錄》·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劉節撰。是集乃節官副都御史時,其子魯掇拾雜稿而成。前有林庭《木昂》、呂柟、方豪“三《序》”,皆題曰《寶制堂私錄》,以明非節所自編。此本標題乃皆作《寶制堂錄》,蓋其曾孫一翼等重刻所改也。然節之著作,備於《梅國集》中,此未全之本也。
△《石川集》·四卷、《附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殷雲霄撰。雲霄字近夫,壽張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南京工科給事中。
嘗疏論武宗納有娠女子馬姬事,以峭直稱。《明史·文苑傳》附載《鄭善夫傳》中。是集分二種,又各分詩文為二卷:曰《瀛洲集》者,官靖江知縣時作;曰《芝田集》者,官青田知縣時作。附一卷,曰《金陵稿》者,則官南京時作也。
史稱雲霄嘗作蓄艾堂,聚書數千卷,以作者自命,多與孫一元唱和,詩派亦與相近,然大抵才情富贍,而骨格未堅。
△《孟有涯集》·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孟洋撰。洋字望之,一字有涯,信陽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論張璁、桂萼,下獄。謫桂林府教授,移知汶上縣,終南京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