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2 / 4)

完本。

△《林次崖集》·十八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林希元撰。希元有《易經存疑》,已著錄。是集為其子有梧所編。凡奏疏四卷,書二卷,揭帖附焉,序三卷,記、碑共一卷,論、說、議共一卷,雜著一卷,志、表一卷,傳、行狀一卷,祭文、哀詞二卷,詩二卷,詞附焉。希元之學,宗其鄉人蔡清,故於明代諸儒,惟推薛瑄、胡居仁。與王守仁同時,而排其《傳習錄》最力。雖與守仁門人季本同年相善,而與本之書,亦不少假借其師,其祭守仁文,但推其功業而已,無一字及其學問也。至其氣質剛急,銳於用世,則類其鄉人陳真晟。故其為南京大理寺評事,則忤江彬,忤御史譚會,忤大理寺卿陳琳,坐謫泗州州判。及為大理寺丞,又請剿遼東叛兵,坐謫欽州知州。官廣東時,值安南莫登庸篡國,力請討之,疏凡六上,竟坐是中計典歸。歸後,又以爭郡邑利病,幾中危法。其負氣喜任事,蓋可想見。其由泗州再入大理也。蓋方獻夫、霍韜薦之,故與二人頗相契。集中《與周石厓書》,亦自稱氣味與兀厓相似。又自稱大禮、安南之議,所見與兀厓同。兀厓者,韜別號也。然在泗州時,張璁、桂萼欲援之同議大禮,終謝不行。則諸人固不足為希元累矣。集中有《與汪可亭書》曰:“今海內推大家者二人,曰李崆峒、何大復。二子雕詞鑄意,刮陳去新,力挽頹風,以還之古,似為一時文人也。然考其所得,《典謨》已乎,《盤誥》已乎,餘皆未能知也。”云云。則非惟學問闢姚江,即文章亦闢北地、信陽。故其詩文,皆惟意所如,務盡所欲言乃止。往往俚語與雅詞相參,儷句與散體間用,蓋其素志原不欲以是見長雲。

△《玩鹿亭稿》·八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萬表撰。表有《海寇議》,已著錄。萬氏世以勳績顯,表獨才兼文武,每與唐順之等講學,御倭亦有功績,號為儒將;然其詩文,氣格稍弱,故終不能與一時文士,角逐詞壇。是集凡詩二卷,文六卷,末附錄贈答詩啟及行狀、墓誌。

乃其子達甫所編,其孫邦孚所刻。達甫有《皆非集》,邦孚有《一枝軒稿》,皆能傳其家學雲。

△《少石集》·十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陸釴撰。釴有《山東通志》,已著錄。是集詩五卷,文七卷,雜著一卷。前有張時徹《序》,稱其華不近浮,質不近俚,而惜其志之未艾。蓋具體而未成家者,故《序》有微詞雲。

△《少華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詹泮撰。泮字少華,玉山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乞養歸。

泮嘗從章懋遊,以講學自任,其詩文亦別為一格,是集乃其子長至、長生所編,雜文詩詞共三卷,外錄一卷,則皆他人之贈言也。

△《介塘文略》·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王相撰。相號介塘,鄞縣人。正德辛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嘉靖初,以爭大禮,廷杖卒。事蹟附見《明史·王思傳》。是冊僅雜文十八篇,且多酬贈之作,所著歲月,皆在嘉靖二三年,蓋叢殘抄本,非其遺集。文格頗傷於雕琢,亦七子流派也。

△《棟峰遺稿》·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曾梧撰。梧字於易,江西廣昌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常州府知府。是集凡文一卷,詩一卷,文冠以《應詔疏》,反覆申明合祀天地之說,蓋是事古今聚訟,儒者各尊其所聞,不足異也。初鋟於嘉靖中,後毀於火,天啟辛酉,其曾孫邦泰又重刻焉。

△《龍湖文集》·十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治撰。治字文邦,茶陵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諡文隱,改諡文毅;萬曆初,復改諡文肅。是集凡文十卷,詩五卷,乃豐城雷禮與治婿彭宣所編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宣之從曾孫思眷得舊刻校正,屬其子維新重刊於浙江。治,《明史》無傳,《獻徵錄》稱,其臨事不阿,以是失世宗旨,及其卒也,命與中諡,隆慶改元,始更諡焉。然觀何喬遠所撰小傳,不能舉其相業,集中奏疏,於時事亦罕指陳。喬遠所稱為輔臣時,默默不自得,冀乘間爭諫,殆亦曲解之詞歟?歸有光、薛應旂皆治所取士,當時以識鑑稱。而詩文則未能自為一家。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嘗摘其《夜過洞庭》詩云:“曉發吳閶門,夕渡廣陵沚,日暮江帆遲,洞庭三百里。微風澹無波,明月照天水,隱隱見君山,鐘聲翠微裡。”以吳地而混於楚,且雲:“文肅家茶陵,與洞庭湖密邇,何得以君山屬吳耶?”今觀集中是詩,曉發吳閶門,作“武昌門”;夕渡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