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辛巳,世懋官陝西提學副使,旋以曇陽子事,為臺諫所彈,乃移疾自洛陽東歸時作。上卷遊記三篇,下卷詩七十七首。屠隆為之《序》,亦全作二氏支離語,蓋一時士大夫習氣如斯也。
△《賜閒堂集》·四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申時行撰。時行有《書經講義會編》,已著錄。是集賦、詩共六卷,文及雜著共三十四卷,其相業無咎無譽,詩文亦如其為人。
△《王文肅集》·五十二卷、《附錄》·二卷(檢討蕭芝家藏本)
明王錫爵撰。錫爵有《王文肅奏草》,已著錄。是集為其孫時敏所編,凡雜文十二卷,書十八卷,奏疏二十二卷,附載《榮哀錄》一卷,志狀碑傳一卷,前有申時行《序》,然時行乃序其奏疏,非序其全集,時敏刊刻之時,取以冠編耳。
時敏《跋》稱:彙集文稿,不能十之五六,詩稿經年廣搜,未能成帙,又稱:入閣以後參軍代筆,奉有先命,不敢混入雲。
△《觀我堂摘稿》·十二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李材撰。材有《李見羅書》,已著錄。其學出於姚江,而稍變其說。遂開止修一派,與良知一派並傳。然制行頗率意自恣,官巡撫時,毀參將署為書院,致激兵變。後雲南巡按御史劾其破蠻冒功,逮問坐系十餘年,謫戍福建,乃仍用巡撫儀從以往,為當時所怪。黃宗羲《明儒學案》謂:其以師道自任,不因患難而改,不知者謂其不忘開府門面,則失之。然師道尊嚴,豈在鼓吹張蓋?宗羲以姚江一派門戶相同,從而為之曲說耳。是集凡《大學古本義》一卷,《書問》十卷,《雜著》一卷,皆其講學之文也。
△《敬和堂集》·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許孚遠撰。孚遠字孟中,德清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蹟具《明史·儒林傳》。孚遠之學雖出於唐樞,然史稱其篤信良知,而惡夫援良知以入佛者。故與羅汝芳、楊起元、周汝登齗齗相爭,在姚江末派之中,最為篤實。
馮從吾、劉宗周、丁元薦傳其所學,皆能有所樹立。是集前,有葉向高《序》,蓋萬曆甲午,孚遠為福建巡撫時所刊,每卷之首尚空其次第,未鐫以版心號數,計之凡序一卷,記一卷,雜著一卷,書一卷,疏二卷,公移二捲雲。
△《衛陽集》·十四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周世選撰。世選字文賢,故城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是集以衛陽為名,蓋故城在衛河之陽,世選以自號,因以名集也。世選以風節著,文章非所留意,然集中章奏,如《諫穆宗馳馬於禁掖》、《神宗講武於宮中》,皆不知明之積弱,由於朝廷之宴安,朝廷之宴安,由於諸帝之不知兵事,持論殊為迂闊。又姚希孟《序》謂:大學士高拱構禍華亭,將引世選效指臂,弗應,遂被逐去。復引其祭拱文中隱顯參商語,以證之。然世選出拱之門,不受指嗾,具見特立之操。乃拱既卒,而必特彰其事於祭文,是又不如置之不辨之,為厚矣。
△《海亭集》·四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鄭普撰。普字汝德,海亭其號也,南安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雲南府知府。是集文三卷,皆應酬之作,詩一卷,僅二十餘首,亦殊寥寥。據王慎中所作《墓誌》,謂普精於經學,觀集中《復林次崖二書》,亦憑虛理斷之學,非元元本本之學也。
△《覆瓿草》·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林烴撰。烴字貞耀,閩縣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事蹟附見《明史·林瀚傳》。集首有王穉登《序》,言烴官未逾藩鎮,既告歸,幾二十年,乃以薦為太僕,俄復請歸。與史不合。蓋史舉其所終之官,穉登所稱則其刻集時官也。穉登《序》極論七子末流之弊,而獨稱烴詩為有道之言,然是集為胡應麟所編,應麟故依附七子者,集中所錄,大抵舊調居多,新意殊少,仍七子之支派而已。
△《逍遙園集》·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穆文熙撰。文熙有《七雄策纂》,已著錄。是集為南師仲所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明史·藝文志》作《逍遙園集》十卷,疑刊本誤脫“二”字也。
△《處實堂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張鳳翼撰。鳳翼有《夢佔類考》,已著錄。是編詩四卷,文三卷,末一卷曰《談輅》,則其筆記也。鳳翼才氣亞於其弟獻翼,故不似獻翼之狂誕,而詞采亦復少遜。生平好填詞,集中多論傳奇之語。《千頃堂書目》載:鳳翼《處實堂前集》十二卷,《後集》六卷,與此本皆不符,未喻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