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美堂集》·八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吳文華撰。文華有《粵西疏稿》,已著錄。是集凡詩文四卷,頗沿臺閣舊體。後四卷即《粵西奏議》及《留都奏議》,其初別本各行,後又編入集中也。
△《屏居集》·八卷、《浪遊集》六卷、《耕餘集》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姚汝循撰。汝循字敘卿,江寧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大名府知府,終於嘉州知州。汝循自大名罷官歸田,著《屏居集》;及嘉州罷後,歷遊燕、趙、楚、蜀間,著《浪遊集》;晚年退耕秦淮,著《耕餘集》。王穉登序其《耕餘集》,謂其衝若陶、韋,然陶、韋不在其貌也。
△《濟美堂集》·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瓚撰。案:世宗時有兩陳瓚:其一獻縣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即嘗為楊繼盛奏請卹典者;此陳瓚字廷祼,常熟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諡莊靖,事蹟附見《明史·魏時亮傳》。是編首列疏一卷,詞頗伉直,餘多酬應之文,六卷之末,附詩二十八首、詞一首,亦非所長。
△《蘭暉堂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屠應埈撰。應埈字文升,刑部尚書勳之子。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諭德。《明史·文苑傳》附載《王慎中傳》中。應埈為文,善比事屬辭,詩法汎濫諸家,時有獨造,一時名出其父右。然牽於華藻,蘊蓄未深。是編凡詩二卷,文二卷,與其父集本別行,後其曾孫繩德等,又取勳所著《太和堂集》,與是集合刻,名曰《屠氏家藏二集》雲。
△《怡雲堂集》·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蔡國珍撰。國珍字汝聘,奉新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諡恭靖。
事蹟具《明史》本傳。是集,乃其從曾孫尚才所編,凡詩四卷,文六卷,詩皆近體,尚才《序》謂:從敗簏中得其歸田後所作詩一帙,分類編次,蓋非全稿也。
卷四後附其子若孫之詩;卷五、卷六,乃國珍所作奏疏、序記諸文;又卷七、卷八,附以敕命、墓表、及壽文、祭文;卷九又為國珍所作書啟、小詞;卷十又附刻他人書啟,編次殊為無緒。且詩實四卷,而《序》雲二卷,尤為不檢矣。
△《心泉集》·二十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何源撰。源字仲深,號心泉,江西廣昌人。嘉靖己未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諡靖惠。源官吏部文選司主事時,張居正以親故託之,拒弗應,緣是引疾歸。
及為南京吏部侍郎,京察黜陟公允,為海瑞所稱,以為士人致身報主當如是。後卒於官,貧幾不能殮,蓋以氣節自負者。是集為其子孔賢、孔賓所編,凡文二十二卷,詩賦、歌詞三卷。大抵非公牘即應酬之作。然源之足以不朽者,固不在此也。
△《張滸東集》·十四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明張滷撰。滷字召和,號滸東,儀封人。嘉靖己未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以忤張居正、馮保,左遷南京太常寺卿,旋乞休歸,終於家。是集凡詩六卷,文八卷,初刻於天啟五年,為其子永忠及門人王安仁所訂定。版久毀,此本為其後人重刊。其中如《慶成宴》、《代巡》、《贈別》諸作,本五言長律,而雜之古體中;《題鹿鳴宴圖》,本七言古詩,而列之詞內。編次頗為舛誤。且考滷在諫垣時,陳奏頗為侃直,其後三領節鉞,能殲叛卒,修邊備,與中朝權貴相抗,多有政績可紀;而集中章疏,乃無一篇,意者尚別有奏議,自為一集乎?
△《華陽洞稿》·二十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張祥鳶撰。祥鳶字道卿,別號虛齋,金壇人。嘉靖己未進士,官至雲南府知府。是編文十三卷,詩九卷。祥鳶多與嘉靖七子相往還,而詩能不涉其窠臼,然所造則尚未深也。
△《王奉常集》·六十九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卻金傳》,已著錄。是集賦、詩、詞十五卷,文五十四卷,第五十二卷曰《澹思子》,第五十三卷曰《藝圃擷餘》,第五十四卷曰《經子臆解》、《易爻解》,皆所作雜說、筆記,附編集內者也。世懋名亞於其兄世貞,而澹於聲氣,持論較世貞為謹嚴。厥後《藝苑卮言》為世口實,而《藝圃擷餘》,論者乃無異議,高明、沉潛之別也。但天姿學力,皆不及世貞,故所作未能相抗耳,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雲:敬美才雖不逮哲昆,習氣猶未陷溺,斯持平之論也。
△《關洛記遊稿》·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王世懋撰。是集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