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傳策撰。傳策有《奏疏輯略》,已著錄。此三集乃傳策以嘉靖戊午遣戍,至隆慶丁卯召還,前後十年之詩也。《采薇集》為四言、樂府、歌行、絕句等體;《幽貞集》為五言古體;《邕歈集》為七言律體。詩多激烈如其為人。案《千頃堂書目》,《采薇集》作十四卷,《幽貞集》作十一卷,《邕歈集》作七卷,與此互異。明人集多隨作隨刊,卷帙無定。未知為此本不完,或黃虞稷誤載。又有《廓然子稿》二卷,《蘧廬稿》七卷,此本不載,殆偶佚矣。
△《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續稿》·二十七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吳國倫撰。國倫有《陳張本末略》,已著錄。初,國倫為兵科給事中時,以倡眾賻楊繼盛,忤嚴嵩,左遷,世稱其義。在後七子中最為老壽,初與王世貞、李攀龍唱和;後與李維楨、汪道昆輩,狎主詩盟,其著述頗富。然在當時,胡元瑞作《詩藪》,已譏其用句多同,一篇而外,不耐多讀。國朝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亦謂王、李既沒,《甔甀》幾與四部爭富,而海內之為真詩者寡,則文章不逮其行誼矣。此《甔甀洞稿》,國倫所手定;《續稿》則其子士良所校刊。《明史·藝文志》,此二集外,又載其詩稿十五卷,今未之見,意其散佚歟。
△《蘇山集》·二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陳柏撰。柏字子堅,一字憲卿,沔陽人。嘉靖庚戌進士,官至井陘兵備副使。是集凡詩十卷,文十卷,詩頗宕逸有姿,而失於薄弱,文又不及其詩。《千頃堂書目》別載,柏《見南山集》八卷,不載此集,殆偶未見歟?
△《蘇山選集》·七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柏撰。是集為莆田黃謙所選定,凡詩四卷,文三卷。《千頃堂書目》作五卷,傳寫誤也。
△《小漁遺稿》·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唐汝楫撰。汝楫字思濟,蘭谿人,吏部尚書龍之子。龍號漁石,故汝楫自號小漁。嘉靖庚戌進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諭德。事蹟附見《明史·唐龍傳》。
史稱龍與嚴嵩相善,汝楫又以素附嵩得第一人及第,後坐嵩黨奪官,則其人不足重,其文章亦不為世所稱。是集為萬曆乙卯,蘭谿知縣莊起元所編,皆應俗之文。
起元稱其著作甚夥,散佚不傳,僅從其孫宗本、曾孫明照,索得殘稿,就而編次雲。
△《春明稿》·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徐學謨撰。學謨有《春秋億》,已著錄。是編皆其以尚書召起,再入都時所作,故以“春明”為名。凡文編十卷,詩編三卷,續編一卷,文編末四卷為《齊語》,皆所著雜說。《千頃堂書目》作八卷,蓋除《齊語》計之也。其《論詩》一條雲:近來作者,綴成數十豔語,如黃金、白雪、紫氣、中原、居庸、碣石之類,不顧本題應否,強以竄入,專愚聾瞽,自以為前無古人。小兒效顰,引為同調。南北傳染,終作癘風,詩道幾絕。其語蓋為王、李而發。學謨與王世貞裡晗嘟���⒙廴鞝耍�牟晃�八姿�盡H皇�嗯誠歟�詹荒芨彼�砸病�
△《徐氏海隅集》·四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徐學謨撰。《明史·藝文志》載,《學謨文集》四十三卷,《千頃堂書目》亦載,《學謨海隅集》四十三卷。此本僅四十卷,前無序、目,蓋奸黠書賈,以殘闕之本,割去序、目,冒為完書也。開卷即列《寶殿》、《主芝》諸頌,蓋當時風氣類然。至其書《易名始末》一篇,與世傳學謨初名學詩,以其時有上虞徐學詩疏劾嚴嵩,懼以同名罹禍,故改名學謨者,說又不同。蓋莫得而詳焉。
△《歸有園稿》·二十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徐學謨撰。是集文二十二卷,詩七卷,乃其歸田後所作。學謨嘗謂昔人有云:近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於歸。故自早歲罷荊州守,即構一園,名曰“歸有”,因以名其詩文。中多酬應之筆,其雜著《中麈諧》、《鏡戒》二卷,尤未免失之於俚。
△《留餘堂集》·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潘季馴撰。季馴平生功業,著於治河,所作《河防一覽》,已著錄,是集詩一卷,文三卷,皆不見所長。《千頃堂書目》作五卷,或尚佚一卷歟?
△《李溫陵集》·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贄撰。贄有《九正易因》,已著錄。是集一卷至十三卷,為答書、雜述,即《焚書》也。十四卷至十七卷為《讀史》,即摘錄《藏書》史論也。十八、十九二卷,為《道原錄》,即《說書》也。第二十卷則以所為之詩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