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胡鎮撰。鎮字子重,歙縣人。萬曆中賈人,其詩以宮、商、角、徵、羽,分五集,每卷又以《天時》、《園圃》等門分類,各有圈點評識,皆坊刻俗本之體例,即詩可知矣。
△《程仲權詩集》·十卷、《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程可中撰。可中字仲權,休寧人。是集每體為一卷,每卷不過數頁;其六言律、七言排律,及賦、頌諸體,至以一首為一卷,編次殊為繁碎。其詩亦七子末派也。
△《豐正元集》·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豐越人撰。越人字正元,鄞縣人,坊之孫也。嘗自號“天放野人”故《千頃堂書目》作《天放野人集》,所載卷數與此本相合,蓋即一書而異名也。後有其子建《跋》,稱其遭逢骨肉之難,故往往有悽咽之音雲。
△《甜雪齋集》·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單思恭撰。思恭字惠仍,揚州人。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
△《梅禹金集》·二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梅鼎祚撰。鼎祚有《才鬼記》,已著錄。是集乃其詩,凡分《庚辛草》四卷,《與元草》八卷,《予寧草》八卷。鼎祚輯《八代詩乘》,又輯《古樂苑》,於詩家正變源流,不為不審,而所作止此,則囿於風氣,委曲諧俗之過也。
△《牒草》·四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趙宧光撰。宧光有《說文長箋》,已著錄。此集皆其尺牘。有明中葉以後,山人墨客,標榜成風,稍能書畫詩文者,下則廁食客之班,上則飾隱君之號。借士大夫以為利,士大夫亦藉以為名。觀於是集,可以見當時風氣矣。此本標目參差,前兩卷題曰《寒山藏》,而以《牒草》為子目;一卷題曰《附錄》,皆他人之作,又一卷題曰《牒草》卷之八,則當不止此四卷。蓋隨時刊刻,以為贈遺之具,故不得而畫一也。
△《益齋存稿》·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翁正春撰。正春初名允瑃,字克生,金華人。明季縱遊江湖間,其詩頗多哀厲之音。是集詩凡一百十三首,其子煊、煐錄之,附編宋翁卷《西巖集》後,疑為卷之後裔也。
△《謝耳伯詩集》·八卷、《文集》·十六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謝兆申撰。兆申字伯元,號耳伯,邵武人。萬曆中貢生,兆申好深沉谿刻之思,又多雜以奇字,其文蹇棘幽晦,至使人蜇口慘腹而不可句。其鄉人曹能始《序》,謂為遠溯揚子太元之脈以為文;黃居中《序》,謂其平生喜交異人,購異書,摭異聞異見,蓋好奇而過者也。詩稍可成誦,皆四言、五言古體,因不屑唐以後語,故不為律詩。昔歐陽修柄文,斥劉幾為險怪,兆申險怪,殆甚於幾,當時省闈、京兆,試輒報罷,宜矣。其詩題曰《全集》,文則題曰《初集》,當尚有二集,今未之見也。
△《雪浪集》·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釋洪恩撰。洪恩字三懷,上元人。居長幹寺,嘗說法雪浪山中,故以名集。
上卷為詩,下卷為偈語、雜著。朱彝尊《明詩綜》載其詩二首,然未離世法之僧,不能語帶煙霞也。
△《空華集》·二卷、《飲河集》·二卷、《止啼集》·一卷、《石頭庵集》·五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釋如愚撰。如愚字蘊璞,江夏人。祝髮後行腳四方,尋居金陵碧峰寺,從詩僧洪恩學。周汝登、曹學佺、袁宗道兄弟,皆與之遊。是集凡四種,初曰《空華集》,詩二卷;次曰《飲河集》,詩二卷;次曰《止啼集》,文一卷;次曰《石頭庵集》,詩三卷、文二卷。《明詩綜》但稱有《飲河》、《石頭》二集,蓋未睹其全也。據《自序》,最後有《寶善堂集》,今亦未見。《序》言:文無定質,詩不必有唐,文不必六經、秦、漢,自許甚高,然材地粗疏,徒好為大言耳。
△《幻華集》·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釋斯學撰。斯學字悅支,號瘦山,海鹽慈會寺僧。是集為萬曆丁酉,斯學歿後,屠隆裒其遺稿,與姚士粦同編。斯學天分絕高,故吐詞多自然秀拔,五言古體多用排偶,欲摹三謝而力所不逮,遂落中唐,《燕山述懷》其最也;七言古體如《贈錢參軍詩》,落落有氣;《敬亭山歌》,即散漫頹唐。樂府如《任俠行》一篇,幾成笑具,更非所長。五言律詩,篇什頗多,中間如“空林人打慄,深樹鳥驚蟬,客來黃葉雨,鬼嘯白楊風,山光詩句得,湖色酒杯開”之類,則多近四靈。如“薄衾寒入夢,深雨遠沉鍾。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