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部分(2 / 4)

春山淥,幾經秋葉黃。海門生片月,江寺入殘陽。一片孤峰影,青浮水面來。風雨山中榻,兵戈海外村。簷花飛片雨,庭草帶微霜。碧雲深夕院,黃葉隱寒燈。入門寒月出,掃石暝雲開。掃榻分寒雨,然燈破暝煙”之類,則頗近九僧。其七言律詩及絕句,皆不能及,蓋所長在此體,然首首格意略同,又多沾染公安、竟陵習氣,故時有可採之句,而終不能自成一家也。

△《嬾園漫稿》·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寰洽撰。寰洽字仁子,亳州人。年十五,餼於庠,九試不第。天啟元年,以恩貢赴吏部試,擬授知縣,未補官而卒。此集詩二卷,文三卷,率多應酬之作,詩以纖麗為工,文亦平弱。

△《檀雪齋集》·四十卷(內府藏本)

明胡敬辰撰。敬辰字直卿,餘姚人。天啟壬戌進士,官至江西驛傳道,終光祿寺錄事。是集以所著詩賦、雜文及官縣令時讞牘,共為一編。其文故為澀體,幾不可句讀,詩格亦公安之末派。

△《白雪堂詩》·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李嵩撰。嵩有《按晉疏草》,已著錄。是集乃其巡按湖廣時所刻,故以“郢中白雪”為名。凡古律體詩一百餘首,有萊陽董嗣樸等四人評點,皆如時文之式。

△《赭留集》·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黃文煥撰。文煥有《詩經考》,已著錄。是集詩文共為一卷,乃其與黃道周同下詔獄時所作,故以“赭留”為名。詞多感慨,而不能甚工,舊附刻《陶詩析義》後,以所注陶詩,亦多借以寄意,與此集若相發明也。然追步淵明,談何容易,合為一帙,未免擬不於倫,故析之別著於錄焉。

△《嶽歸堂集》·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譚元春撰。元春字友夏,天門人,天啟丁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袁宏道傳》中。隆、萬以後,公安三袁始攻擊王、李詩派,以清巧為工,風氣一變。天門鍾惺更標舉光新、幽冷之詞,與元春相倡和,評點詩歸,流佈天下,相率而趨纖仄,有明一代之詩,遂至是而極弊。論者比之詩妖,非過刻也。元春之才較惺為劣,而詭僻如出一手,日久論定,徒為嗤點之資,觀其遺集,亦足為好行小慧之戒矣。

△《譚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譚元春撰。是編乃明季蘇州張澤合元春詩文而刻之,一卷至五卷為《嶽歸堂新詩》,六卷至十四卷為《鵠灣文草》,十五卷至二十三卷為《嶽歸堂已刻詩選》。每篇各有批評,皆刻意摹仿元春語。

△《譚子詩歸》·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譚元春撰。此集乃其選本,題曰卶庵訂定,不知何許人。前有《自序》,並載諸稿自題之文,如《西陵草》、《秋尋草》、《客心草》之類,凡十餘種,蓋其詩之別刻者尚多雲。

△《寸碧堂稿》·二卷(內府藏本)

明汪膺撰。膺字元御,號玉淙,長洲人。天啟丁卯舉人,童年即喜為詩,年四十餘而卒。所存遺稿無多,康熙中其子琬始為編次,刻於所作《鈍翁類稿》之首,名之曰《汪氏家傳集》雲。

△《此觀堂集》·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羅萬藻撰。萬藻有《十三經類語》,已著錄。萬藻與同邑章世純、陳際泰、東鄉艾南英,並以制義名一時,號江西四家。《明史》以是收之《文苑傳》中。

此集制義之《序》居三分之一,蓋其平生精力所萃也。四家之中,南英最好立門戶,近與南城張自烈互詬,遠與華亭陳子龍相爭;又最袒護嚴嵩,務與公論相反。

以是終南英之身,無日不叫囂跳踉,呶呶然與天下辯,雖世純、際泰,後亦隙末。

惟萬藻日與南英遊,而泊然一無所與,蓋其天性靜穆,不以聲氣為名高,故其文氣焰不及南英,而恬雅則勝之雲。

△《編篷集》·十卷、《後集》·十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唐汝詢撰。汝詢字仲言,華亭人。五歲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詩,無不成誦;旁通經史,嘗撰《唐詩解》、《唐詩十集》等書,援據賅博,當時目為異人。惟其兄汝諤,篤嗜王、李之學,故汝詢所作,亦演七子流派,開卷即擬古十九首,次以擬古百篇,感懷四十六首,皆沿襲窠臼,貌似而神非,後集附雜文數十篇,其三五七言、四六八言、一字至十字諸雜體,尤傷纖巧也。

△《國門集》·一卷、《國門乙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凌濛初撰。濛初有《聖門傳詩嫡冢》,已著錄。是集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