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部分(1 / 4)

五瓣如梅花,質如黃玉,相傳為灌嬰廟瓦,故以名齋,因以名集。考曾敏行《獨醒雜誌》,稱贛之雩都尉廳後,舊有灌嬰廟,臨其池上,廟毀,瓴甓墮池中,歲年不可計矣,因刀鑷工取半瓦以為礪石,人見而異之,遂求其瓦為研,於是有“灌瓦”之名云云。則亦非元鼎之創目也。

△《用六集》·十二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刁包撰。包有《易酌》,已著錄。是集包所手編,自謂有得於《易》,故取永貞之義,以“用六”為名,其中如《寄魏環極書》,稱砥礪躬行,不欲以議論爭勝;《希聖堂學規》,多留意於灑掃應對,語皆平易近人。又謂時文之士,不知考究史事,昧於治亂之原。每舉《春秋綱目書法》,風諭學者,在講學家中,較空談心性者,特為篤實,然持論每多苛刻,如裴度、韓愈皆懸度其事,力加詆譭,殊失《春秋》善善從長之意。又如《重修秦王廟疏》,多引委巷無稽之言,不知折衷於古,亦其所短也。

△《秀巖集》·三十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胡世安撰。世安有《大易則通》,已著錄。是集凡詩二十二卷,文九卷,前有順治丙戌世安《自序》雲:“己卯秋以前稿,因罹兵燹,露電委之,頃檢其存者匯錄成帙。甲申春以前詩曰《秀巖存詠》,以後曰《石芝軒集》,雜文曰《客竹居偶存》、《石芝軒續存》。蓋裒四小集以為一編,卷首別載所著書名,分逸目、存目。其逸目凡十六種,存目凡十九種,中已刻者十種,今所見者《異魚圖贊箋》、《禊帖綜聞》、《操縵錄》,數種而已。

△《澹友軒集》·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薛所蘊撰。所蘊字子展,前明崇禎戊辰進士,入國朝,官至禮部侍郎。

是集凡雜文百餘篇,乃其歸田後所手定,前有劉正宗《序》,謂其直抒胸臆,意必準情,言必擇雅。蓋所蘊文主典質,謹守繩墨,規規不失尺寸,故正宗云然。

然未能神明於規矩之外也。

△《桴菴集》·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薛所蘊撰。是編乃其詩集,其子奮生等所錄。奮生即王士禎詩所謂“十載雕蟲稍擅名,未曾縛袴學長征。他年我若登三事,但乞蕭郎作騎兵”者是也。

集刊於順治癸巳,其門人彭志古《跋》,稱其詩創闢似王建,蘊藉似張籍,豪縱似李白,悲壯似杜甫,蓋弟子尊師之詞也。

△《搜遺稿》·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彭賓撰。賓字燕又,一字穆如,華亭人。前明崇禎庚午舉人,入國朝,官汝寧府推官,賓少入幾社,與夏允彝、陳子龍友善,而文章則各成一格。歿後遺稿散佚,康熙後壬寅,其孫士超始從亂帙中,掇拾殘剩,錄為此編,凡文三卷,詩一卷。

△《青溪遺稿》·二十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國朝程正揆撰。正揆有《讀書偶然錄》,已著錄。是集凡詩十六卷,文十一卷,序一卷,附《奇夢錄》一卷。正揆少從董其昌遊,故頗工於畫。集中亦多題畫、論畫之作。王士禎《序》,稱其《江山臥遊圖》,散在人間者,有數百本,士禎亦藏其二;又有《題正揆畫》詩,蓋當時亦重其筆墨也。其詩文則不出其鄉公安、竟陵之習。其《浮記》一篇,殆類小說,《奇夢記》一卷,益荒誕矣。

△《己亥存稿》·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孫承澤撰。承澤有《尚書集解》,已著錄。此編乃其文稿,順治己亥解官退居時作也。

△《浮雲集》·十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陳之遴撰。之遴字素菴,海寧人。太學進士題名作海鹽人,疑其寄籍也。

前明崇禎丁丑進士,授編修,升中允;國朝官至宏文院大學士,順治十三年,以交結近侍擬斬,免死謫戍尚陽堡。是集前有《自序》,起康熙丙午,蓋戍所編次也。其詩才藻有餘,而不出前後七子之格。

△《靜惕堂詩集》·四十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曹溶撰。溶有《崇禎五十宰相傳》,已著錄。溶記誦淹博,詩文亦富,然其集初無定本,篇帙多寡不一,有作三十卷者,有作正集八卷,續集三卷者,皆不知何人所編。此本為雍正乙巳刊行,凡古今體詩幾四千首,乃其外孫朱丕戭所裒輯,溶生平吟詠,蓋具在於是矣。

△《粵遊草》·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曹溶撰。是集,乃其順治丙申、丁酉,官廣東時所作。凡古體三十首,近體二百八十一首,已編入《靜惕堂集》中,此乃其初出別行之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