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洲詩集》·六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範士楫撰。士楫字箕生,定興人。前明崇禎丁丑進士,入國朝,官至吏部郎中。是集,皆其順治乙酉以後之作,其詩尚染明季偽體。卷首《自序》一篇,故為奧澀,亦當時習氣也。
△《犀崖文集》·二十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易學實撰。學實字去浮,雩都人,前明崇禎己卯舉人。是集,學實所自編,其文一往有駿氣,而微傷於剽。
△《雲湖堂集》·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易學實撰。是編乃其詩集,第一卷曰《湖山詩》,二卷曰《北征詩》,三卷曰《南歸詩》,四卷曰《寓情詩》,五卷曰《贈懷詩》,六卷曰《離憂詩》,皆入國朝以後作也。
△《且園近集》·四卷、《且園近詩》·五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王岱撰。岱字山長,湘潭人。前明崇禎己卯舉人,入國朝,官隨州學正;康熙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其雜文題曰《近集》,蓋以別於《近詩》,然集非文之專名,古例具存,分隸殊未允也。《近詩》之末,有《楚書侄編校且園集竣》一首,則兩編皆岱所自定。其名“且園”者,《近集》中有《且園記》,稱康熙丙午七月,就隨州任,黌宮有隙地,宅而園之曰“且園”,故以名其集雲。
△《了葊文集》·九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岱撰。是集九卷,皆雜文;第八卷則全錄募疏,殊失刪汰,其文雅俗相參,而好為詬詈之詞,猶明末門戶之餘習。
△《內省齋文集》·三十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湯來賀撰。來賀字佐平,改字念平,號惕菴,南豐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僉事;明亡歸裡,主白鹿書院講席以終。其文多以砥礪薄俗,警勸愚蒙,故詞多質樸,務求盡意而後止。江右之俗,無不尊其鄉先生。而來賀論王彥章為忠於賊,不可為死節,獨深斥歐陽修《新五代史》之非。則為明季降闖諸人而發,所謂有為而言之者也。
△《古處堂集》·四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高爾儼撰。爾儼字岱輿,靜海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授編修;入國朝,官至大學士,諡文端。是集,大抵應酬之作,亦尚沿明季之餘習。
△《沚亭文集》·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孫廷銓撰。廷銓有《南征紀略》,已著錄。是集為其門人慕天顏所編。
國初景運光明,人才蔚起,廷銓文筆雖未能與一時作者抗衡,而平正通達,究無纖仄噍殺之音,蓋時會之盛為之也。
△《薪齋集》·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呂陽撰。陽字全五,無錫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入國朝,官至浙江布政司參議。是集凡詩一卷,文六卷,歌行、賦、詩餘,又為一卷。
△《讀史亭詩集》·十六卷、《文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彭而述撰。而述字禹峰,鄧州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授陽曲縣知縣;入國朝,官至貴州巡撫,終於雲南布政使。而述久歷邊陲,所為詩文,皆雄奇峭拔,不受前人羈勒,而不免才多之患。朱彝尊《序》,謂其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不盡無,斯評當矣。
△《道山堂前集》·四卷、《後集》·七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軾撰。軾字靜機,侯官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入國朝,官至廣西蒼梧道。是編前集文一卷,詩三卷,詩餘附之。後集文二卷,詩三卷,詩餘二卷。
軾詩文皆清婉和雅,特未深厚,七言古體,亦多未諧音節,蓋非其所長。
△《山圍堂集》·二十三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鄭宗圭撰。宗圭字圭甫,號瞻亭,前明崇禎壬午舉人;入國朝,官烏程縣知縣。是集,前十卷皆史論,自“春秋”迄於元代,名曰《讀史卮言》。十一卷至十七卷皆詩,十八卷至二十卷為序記,二十一卷、二十二卷為《續讀史卮言》,乃專論明代君臣,二十三卷為雜著,亦史論之餘也。宗圭留心史學,其褒譏頗平允,無《讀史管見》諸書,好為詆訶吹索之弊;至論明事,仍載建文出亡諸語,則野史傳疑,尚未經訂定故耳。
△《石雲居士集》·十五卷、《詩》·七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名夏撰。名夏字百史,溧陽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國朝,官至大學士,緣事伏誅。此集卷首有名夏順治三年《自序》,而集中《賀成青氈冢宰序》,稱順治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