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部分(1 / 4)

△《臨野堂文集》·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鈕琇撰。琇有《觚賸》,已著錄。是集前有潘耒《序》,盛推其四六之工。今觀所撰,疏雋頗勝近人,而渾雅終不逮古人。其外篇俳諧諸作,如《商陸侯傳》之類,則不可作也。

△《立命堂二集》·十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嵇宗孟撰。宗孟字淑子,山陽人,官至杭州府知府。是集,前有康熙壬子沈珩《序》,稱已刻賦若干卷,詩若干卷,文若干卷。故又編為二集,計賦十二首,詩四百三首,文八十八首,凡七卷。其七卷以下,附刻各種小集,曰《蠡史》,曰《星路陽秋》,曰《識小箋》,曰《詩拇》,曰《甌樂行》、《舊錄》各為一卷。又詩餘一卷,曰《酒古董》,蓋其時去明未遠,故通體皆規摹鍾、譚,以幽冷纖巧為宗。觀諸集之名,而其詩可見矣。

△《古缽集選》·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祜撰。士祜字叔子,一字子側,號東亭,又號古缽山人,山東新城人,康熙庚戌進士,未仕而卒。是集,為其弟士禎所編。其詩長於情韻,士禎《序》述計東之言曰:三王並著詩名,西樵、阮亭早達,故聲譽易起,若東亭之才,詎肯作蜂腰哉?然自士禎篤念友于,存此標榜之詞耳,其實士祿不及士禎,士祜不及士祿,天下之公評也。

△《有懷堂詩文稿》·二十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韓菼撰。菼字元少,號慕廬,長洲人。康熙癸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乾隆三十年賜諡文懿。是集為菼所自編。凡詩六卷,分《蹢躅》、《歸愚》、《病坊》、《擊迷》四集;文二十二卷,菼以制藝著名,其古文亦法度嚴謹,凡安章宅句,皆刻意研削,然其不能脫然於畦封,亦即在此;詩則又其餘事矣。

△《蘋村類稿》·三十卷、《附錄》·二卷(編修徐天柱家藏本)

國朝徐倬撰。倬字方虎,蘋村其號也,德清人。康熙癸丑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聖祖南巡,進所纂《全唐詩錄》,晉禮部侍郎。是集凡《修吉堂文稿》八卷,《應制集》二卷,《寓園小草》一卷,《燕臺小草》一卷,《梧下雜抄》二卷,《蘋蓼閒集》二卷,《甲乙友抄》一卷,《汗漫集》二卷,《野航集》二卷,《鼓缶集》三卷,《黃髮集》二卷,《詞集》二卷,《耄餘殘沈》二卷。附錄其子《元正遺稿》二卷:一曰《清嘯樓草》,皆未第以前作,一曰《鸞坡存草》,則自入詞館以後應制、紀恩、遊宴、贈答之什也。元正字子貞,號靜園,康熙乙丑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徐氏五世翰林,倬其第二世,元正其第三世雲。

△《禮山園文集》·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來章撰,來章有《連陽八排風土記》,已著錄。是集摹仿歐、曾,頗為近似,以作意點綴求姿,故或失之微縟,中如《李氏紫雲山莊記》、《辛公子傳》諸篇,規橅古人,亦覺墨痕未化,謂之不失典型則可矣。

△《殘本經史緒言》·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朱董祥撰。董祥有《讀禮記略》,已著錄。是編,名似筆記,實則文集,前有雜論數篇,其餘多言居家禮制,而喪禮尤多,大抵執古義以繩今,與所作《讀禮記略》相出入。如《居喪不當稱制》之類,一字之爭,動輒累牘,多非大義所關也。其書題曰“上卷”,則尚有“下卷”,而佚之。目錄列文四十七篇,而闕其《原學》、《上大司農本政書》、《教子晟讀詩說》三篇。蓋並此卷,亦非完本矣。

△《南畇文集》·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彭定求撰。定求有《周忠介公遺事》,已著錄。案:定求之學出於湯斌,斌之學出於孫奇逢;奇逢之學出於鹿善繼;善繼之學則宗王守仁《傳習錄》。故自奇逢以下,皆根柢於姚江,而能參酌朱、陸之間,各擇其善,不規規於門戶之異同。定求是集,於文章之有關於學術者,尤所留意,而持論則兼採二家,無所偏倚雲。

△《寶嗇堂詩稿》·四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張榕端撰。榕端,有《海岱日記》,已著錄。是集為榕端官內閣學士時所刊,皆其康熙己未至己卯之詩。前有任邱龐塏《序》:稱其詩和而不迫,秀而不纖,逸而不肆,宛轉纏綿,一寫其胸中之趣,而未嘗藉以宣其喜怒不平之氣。

頗近其實。然婉約有餘,遂乏雄渾之氣、深湛之思。蓋其長在是,其短亦在是矣。

△《河上草》·二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張榕端撰。康熙庚辰,榕端以內閣學士預治河之役,至癸未,始召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