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編皆其四年之中,在工次所作。前有宋犖《序》,稱其泥塗輦橇,楗石枕薪,卒以塞決。乃殊不見其有歌詠勤苦之勞,而往往道其達天適性之樂。今觀其詩雖醞釀不深,而和平恬靜,犖言蓋不誣雲。
△《蘭樵歸田稿》·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張榕端撰。皆康熙甲申以後,致仕歸裡之作,其詩直抒胸臆,多入香山一派。蓋老境優遊,頹然自放,不復以文字為意矣。
△《彭椒巖詩稿》·二十二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彭開祐撰。開祐字孝緒,號椒巖,婁縣人。康熙丙辰進士,官至武岡州知州。是集分四種:曰《瞻雲稿》,曰《遊琴稿》,曰《一螺稿》,各六卷,曰《橐丸稿》,四卷。《遊琴》、《一螺》、《橐丸》三稿,皆其官河間及遊大梁、濟南時所著。《瞻雲稿》,則其官武岡時所著也。
△《旭華堂文集》·十四卷、《補遺》·一卷、《續編》·一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奐曾撰。奐曾字元亮,別字思顯,號誠軒,山西太平人。康熙丙辰進士,官至湖廣道監察御史。是集為其孫婿趙勳典所刊。凡奏議一卷,雜文十三卷;附以補遺一卷,則奏議二首,並序文雜著八首也。
△《通志堂集》·十八卷、《附錄》·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納喇性德撰。性德有《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已著錄。性德生長華閥,勤於學問。鄉試出徐乾學之門,遂受業焉。《九經解》即其所刻,而徐乾學延顧湄校正之,以書成於性德歿後,版藏徐氏,世遂稱《徐氏九經解》,並《通志堂》而移之徐氏,實相傳之誤也。是編為乾學所裒輯,凡詩五卷,詞四卷,文五卷,《淥水亭雜識》四卷,又附錄碑誌、哀輓之作,為二卷。
△《翠滴樓詩集》·六卷(監察御史戈岱家藏本)
國朝馮雲驌撰。雲驌字懿生,代州人。康熙丙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皆所作古今體詩,惟冠以《賦》一篇,殿以《詞》一闋。蓋雲驌沒後,其門人鹿祐所編,故掇拾殘賸,所存僅此雲。
△《兼山堂集》·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錫嘏撰。錫嘏字介眉,號怡庭,鄞縣人。康熙丙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為慈谿鄭梁所選錄。凡文六卷,詩二卷,頗不失矩度。然錫嘏本以制義擅長,此則其餘力及之者也。
△《清芬堂存稿》·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胡會恩撰。會恩字孟綸,德清人。康熙丙辰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其館閣諸詩,別編為《賡颺集》,今未見傳本。是集所錄,則由丙辰至庚寅三十五年所作也。詩有清腴之致,而風骨未遒,故於一時流輩之中,尚不能排突諸家,自成一隊。
△《蘧廬草》·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黃鐘撰。鍾字宏音,號蘧廬,如皋人,康熙中諸生。是集,為其門人鄧士英所編。凡文四十四篇,前列總目,總目之後仿《史記·自序》、《漢書·敘傳》之例,每篇各為之《序》,述所以立言之意,自有別集以來,茲為創體。然亦足以見其文不苟作,必有所取義矣。其文大抵縱橫奇肆,自達所見,其《與友人論文書》,大旨主於不似古人,乃能為古人,亦迥異貌擬秦、漢,詞雜齊、梁之習。惟其文多作於明末,感觸時事,往往言之過當。如《洪範論》,謂治世之天,甚願乎人之為君子也,則所向在此矣;亂世之天,甚怒乎人之為君子也,則所威在此矣。至終篇歸於順受其正。亦仍沿劉峻《辯命題》之旨,非和平中正之道。其《楊墨論》,雖為偽談忠孝者發,而以墨翟為偽,楊朱為誠,亦未免憤激太甚。大抵其才力,足以馳驟古人;而學養之深醇,則未之逮也。
△《西澗初集》·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劉然撰。然字簡齋,江寧人。卷首有康熙戊午杜濬《序》,稱其詩文閎深奧衍,不可名狀。今觀斯集,殊不副斯言。其《水中雁字》七言律詩,用上下平韻至三十首,亦太誇多鬥靡。以如是題目,作如是體裁,雖李、杜不能工也。
△《青門簏稿》·十六卷、附《邵氏家錄》·一卷、《青門旅稿》·六卷、《青門賸稿》·八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邵長蘅撰。長蘅一名衡,字子湘,武進人。是集,乃其兄子璿等編次。
康熙戊午以前為《青門簏稿》,詩六卷,文十卷;己未訖辛未為《旅稿》,詩二卷,文四卷;壬申後為《賸稿》,詩三卷,文五卷。其《邵氏家錄》,則以康節祠堂碑記之類,匯為一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