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罰�弧對蛹汀貳�
冠以朱子所作《世譜原序》。
△《溫公年譜》·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馬巒撰。巒字子端,夏縣人,與司馬光為同裡。以光舊無年譜,因撰此編,以補史傳所不及。其大旨以光行狀為主,參以史傳及《名臣言行錄》,潤以光所著《傳家集》。其餘詩話、小說皆詳為考訂,分年編載。其不可專屬一年者,則總為附錄於末焉。
△《梅墟先生別錄》·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李日華、鄭琬同撰。日華字君實,號竹懶,嘉興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明史·文苑傳》附載《王維儉傳》中。琬字翰卿,自稱閩人,其始末未詳。是編為嘉興周履靖而作。履靖字逸之,能詩好事,與其妻桑貞白自相唱和,多刊書籍以行。《夷門廣牘》即其所編。蓋亦趙宧光、陳繼儒之流,明季所謂山人者也。上卷為日華所撰,載其生平甚悉。下卷為琬所撰,亦略具事實,而錄其詩中摘句尤多。
△《蘇米志林》·三卷(內府藏本)
明毛晉撰。晉有《毛詩陸疏廣要》,已著錄,是書掇蘇軾瑣言、碎事集中所遺者,編為二卷。又以米芾軼聞編為一卷。大概與《蘇米譚史》互相出入。
△《顧端文年譜》·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顧與沐編。入國朝後,其孫涇、曾孫貞觀相續成之。與沐,無錫人,顧憲成之子,由舉人官至夔州府知府。涇亦舉人。貞觀官中書舍人。其書前冠以崇禎二年《諭祭文》及志銘、行狀,復附憲成沒後奏請贈諡諸疏。於原文皆刪節存略,視他家較簡核有體。
△《張抱初年譜》·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馮奮庸撰。奮庸字則中,壽安人。師事澠池張信民,因紀其生平事蹟為《年譜》。信民字孚若,號抱初,澠池人,由鄉貢官懷仁縣知縣。
△《關帝紀定本》·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戴光啟、邵潛同編。光啟字方廷,潛字潛夫,皆江都人。初,元至大間,胡琦曾輯關帝事蹟成書,明弘治、嘉靖、天啟間,吳濬、呂楠、薛三省諸人皆有纂錄。光啟、潛因諸家之本,刪補以成此編。首《世系》,次《年譜》,次《封號》,次《誥命》,次《實錄》,次《遺蹟》,次《論辨頌讚》,次《奏疏碑記》,次《詩》,次《祭文》,次《靈異》。刻於崇禎戊辰,姚希孟為之序。
△《心齋類編》·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王元鼎編。元鼎,泰州人,王艮之後。書中《綸音首簡》、《廟謨首錄》二跋,自稱艮之玄孫。《匯選標題跋》又自稱艮之曾孫。刊版必有一訛也。是書紀崇禎四年艮從祀孔廟始末。上卷為《奏疏類篇》,錄嘉靖間巡撫劉節、御史吳悌薦艮二疏,並諸廷臣請從祀三疏,請諡一疏。下卷為《別傳類編》,錄萬曆辛丑翰林館課以王艮傳命題,諸詞臣所擬傳十六篇。上卷之前,冠以崇禎三年諭旨一道,題曰《綸音首簡》。又載崇禎辛未會試策題一道,問明從祀文廟諸人數及艮名者,題曰《廟謨首錄》。而以鄉紳揭帖尺牘附卷末。又列諸家著述之有涉於艮者曰《匯選標題》。列公私祠祀及艮者曰《禋祀類》,紀元鼎《聞邸報誌喜詩》四首,亦編其中,體例頗為繁碎。考《明史·儒林傳》,以艮附《王畿傳》中,紀其終始甚詳,然不載有從祀孔廟事。今兩廡俎豆,亦無艮位。不知元鼎何以有此書也。
△《邵康節外紀》·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陳繼儒編。繼儒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人,事蹟具《明史·隱逸傳》。是編取邵伯溫《聞見錄》所載邵子事蹟,略為詮次始末。並其自稱“伯溫”及稱“康節先公”諸字,亦未刊削,殆不免葛龔作奏之誚。又附載伯溫《易學辨惑》與查顏散《先天方圓圖說》、餘孟宣《經世要旨》及家傳《心易數序》三篇,而終以邵子及伯溫《本傳》。繼儒號為隱君,其作此書,殆以自寓。然伯溫之錄具在,何必複述其文也。
△《遜志齋外紀》·二卷、《續集》·二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姚履旋撰。履旋,上元人。是編採諸書所紀方孝孺殉難後事及文移案牘之屬,匯為一編。共分十類。曰《表揚》,曰《像贊》,曰《傳銘》,曰《記狀》,曰《賜言》,曰《贈遺》,曰《碑記》,曰《祭弔》,曰《複姓》,曰《祠典》。
其《複姓》一類,載孝孺幼子德宗,冒姓餘氏,及歸宗建祠事,頗具始末。其書成於崇禎中。後有《續集》二卷,則國朝康熙中婁縣訓導徽州項亮臣所補輯也。
△《周元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