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2 / 4)

三秋大獮,周阹原麓,曰《圍場》。地接堯封,界分周索,四至八到,曰《疆域》。周秦以來,或為荒服,或為甌脫,或為羈縻,或為僑置,或為郡縣,或為京邑,引據史傳,辨訂是非,兼列八表十二圖,曰《建置沿革》。刪星野之談天,測斗極之出地,曰《晷度》。巨流為經,眾川為緯,曰《水》。區列方隅,標舉形勢,曰《山》。涵泳聖化,澤以詩書,曰《學校》。喀喇沁、翁牛特、土默特、奈曼敖漢、巴林、喀爾喀右翼諸部,隸於境內者,表其世系,曰《藩衛》。紺宇金地,或以奉敕而建,或以效祝而營,曰《寺廟》。畫疆分職,臂指相維,曰《文秩》。羽衛連營,以迨察哈爾四旗,曰《兵防》。國朝官斯地者,遷除歲月,以次臚載,曰《職官題名》。前代官是地者,不可盡詳,錄其有功可紀者,曰《宦跡》。靈秀挺生,垂光史冊,曰《人物》。山澤膏沃,金粟豐贏,曰《食貨》。草木禽魚,正名百類,曰《物產》。故址流傳,遺文有證,曰《古蹟》。前朝舊典,曰《故事》。諸部軼聞,曰《外紀》。詩歌製作,關於風土者,曰《藝文》。並考古證今,辨疑傳信,既精且博,蔚為輿記之大觀。案熱河所屬,自漢魏以前皆鮮卑、烏桓地也。慕容氏崛起龍城,始置郡縣。《魏書·地形志》約略可稽。齊、周以後,大抵與契丹庫莫奚參錯而居。前朝諸史,務侈幅員,每以邊境郡名移置長城之外。核驗地理,殊不足憑。後惟遼、金、元三朝實奄有其地。然以無紀載,故輿記靡徵。明棄大寧,渺如絕域。其所敘錄,益傳聞失其真矣。我國家肇造區夏,統括寰瀛,太宗文皇帝日擒十四臺吉,先定其地;聖祖仁皇帝校練七萃,初出松亭。後喀爾喀汗貢厥上腴,益宏文囿刈蘭之界。北跨臨潢,遂仙苑天開,爻閭畢集。我皇上法天不息,率祖攸行,時邁其邦,地同三輔。四方大其和會,百產益以蕃昌。郡邑區分,膠庠鼎建,民殷俗美,炳然與三代同風。其盛為自古所未有。故詞臣珥筆,敬述斯編。亦自古之所未聞,豈非地秘其靈,天珍其奧,自開闢以至今日,越千萬載待聖朝而發其光哉!

△《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洪惟我國家朱果發祥,肇基東土。白山、黑水,實古肅慎氏之舊封。典籍遺文,班班可考。徒以年祀綿長,道途修阻,傳聞不免失真;又文字互殊,聲音屢譯,記載亦不能無誤。故歷代考地理者,多莫得其源流。是編仰稟聖裁,參考史籍。證以地形之方位,驗以舊俗之流傳,博徵詳校,列為四門:一曰《部族》,自肅慎氏以後,在漢為三韓,在魏晉為挹婁,在元魏為勿吉,在隋唐為韎{韋曷}、新羅、渤海、百濟諸國,在金為完顏部,並一一考訂異同,存真辨妄,而索倫、費雅喀諸部毗連相附者,亦並載焉。二曰《疆域》,凡渤海之上京龍泉府、韎{韋曷}之黑水府、燕州、勃利州,遼之上京黃龍府,金之上京會寧府,元之肇州,並考驗道里,辨正方位,而一切古蹟附見焉。三曰《山川》,凡境內名勝,分條臚載,如白山之或稱太白山、徒太山,黑水或稱完水,或稱室建河,以及松花江即粟末水,寧古塔即忽汗水,今古異名者,皆詳為辨證。其古有而今不可考者,則別為存疑,附於末。四曰《國俗》,如《左傳》所載楛矢貫隼,可以見騎射之原;《松漠紀聞》所載軟脂蜜膏,可以見飲食之概。而《後漢書》所載辰韓生兒以石壓頭之類,妄誕無稽者,則訂證其謬。至於渤海以來之文字,金源以來之官制,亦皆並列。其體例,每門以國朝為綱,而詳述列朝,以溯本始。其援據以御製為據,而博採諸書以廣參稽。允足訂諸史之訛,而傳千古之信,非諸家地誌影響附會者所能擬也。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乾隆二十一年奉敕撰。乾隆二十七年,創成初稿,嗣以昄章日闢,規制益詳,進呈御覽之時,隨事訓示,復增定為今本。首四卷為《天章》。我皇上平定西域,題詠至多,地勢兵機,皆包羅融貫。惟恭錄統論西師全域性者,弁冕簡端。

其因地紀事,即物抒懷者,則仍分載於各門。次《圖考》三卷,自幅員所屆,以及符節所通,共新圖二十有一,又附歷代舊圖十有二。古今互校,益昭聖朝拓宇之功。次列表二卷,上起秦漢,下訖元明,以明國土之分合,建置之沿革。次《晷度》二卷,川陸之迂迴,道里之遠近,多不足據。惟以日景定北極之高度,以中星驗右界之偏度,為得其真,古法所謂飛鳥圖也。次《疆域》十二卷,分為四路:一曰安西南路,嘉峪關外州縣隸焉;一曰安西北路,哈密至鎮西府迪化州隸焉;一曰天山北路,庫爾喀喇烏蘇至塔爾巴哈臺、伊犁隸焉;一曰天山南路,關展至和闐諸回部隸焉。次《山》四卷。次《水》五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