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1 / 4)

名為輿圖,實則家傳,於著作之體殊乖。然案《宋史·吳潛傳》載,潛以右丞相罷為觀文殿大學士,尋授沿海制置大使,判慶元府。至官,條具軍民久遠之計,告於政府,奏皆行之。又積錢百十七萬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輸帛,前後所蠲五百四十九萬一千七百有奇。是潛涖鄞以後,宦績頗有可觀。二人所述,尚不盡出於諛頌。至潛所著文集,世久無傳。後人掇拾叢殘,編為遺稿,亦殊傷闕略。此志載潛《吟稿》二卷,共古今體詩二百九首,《詩餘》二卷,共詞一百三十首,皆世所未睹。雖其詞不必盡工,而名臣著作藉以獲存,固亦足資援據。故今仍與羅濬書並錄存焉。

△《澉水志》·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常棠撰。棠字召仲,號竹窗,海鹽人。仕履未詳。澉水在海鹽縣東三十六里,《水經》所謂“谷水流出為澉浦者”是也。唐開元五年,張庭珪奏置鎮。宋紹定三年,監澉浦鎮稅修職郎羅叔韶使棠為志。凡分十五門:曰《地理》,曰《山》,曰《水》,曰《廨舍》,曰《坊巷》,曰《坊場》,曰《軍寨》,曰《亭堂》,曰《橋樑》,曰《學校》,曰《寺廟》,曰《古蹟》,曰《物產》,曰《碑記》,曰《詩詠》,而冠以輿圖。前有叔韶及棠二序,敘述簡核,綱目該備。而八卷之書,為頁止四十有四。明韓邦靖撰《朝邑縣誌》,言約事盡,世以為特絕之作。今觀是編,乃知其源出於此。可謂體例精嚴,藻不妄抒者矣。

(謹案:澉水雖見《水經注》,然是書乃志地,非志水,不可入之山水中。

以鎮亦郡縣之分割槽,故附綴於《都會郡縣類》焉。)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周應合撰。應合,武寧人,自號溪園先生。淳祐間舉進士,官至實錄院修撰,以疏劾賈似道謫饒州通判。是書乃其以承直郎差充江南東路安撫司幹辦公事時所作也。初,建炎二年建行宮於金陵,改為建康府。設江南東路安撫司以治之,為沿江重鎮。乾道、慶元間,屢輯地誌,而記載尚多闕略。景定中,寶章閣學士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馬光祖,始屬應合取乾道、慶元二《志》合而為一,增入慶元以後之事,正訛補闕,別編成書。首為《留都》四卷,次為《圖表志傳》四十五卷,末為《拾遺》一卷。援據該洽,條理詳明,凡所考辨,俱見典核。如論丹陽之名,本出建業;論六朝揚州嘗治建業,後始為廣陵一郡之名,皆極精核。光祖序稱其“博物洽聞,學力充贍”,不誣也。明嘉靖、萬曆間,是書尚有刊本在南京國子監,見黃佐《南廱志》中。然所存版止七百五十九面,則亦已闕佚不全。

其後流傳幾絕,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稱“周在浚嘗語以曾睹是書闕本,訪之三十年未得。後從曹寅處借歸錄之,始復傳於世”雲。

△《景定嚴州續志》·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宋鄭瑤、方仁榮同撰。瑤時官嚴州教授,仁榮時官嚴州學錄,其始末則均未詳也。所紀始於淳熙,訖於鹹淳。標題惟曰《新定續志》,不著地名。蓋刊附紹興舊志之後,而舊志今佚也。嚴州於宋為遂安軍,度宗嘗領節度使,即位之後,升為建德府。故卷首載立太子詔及升府省札,體裁視他志稍殊。惟物產之外,別增“瑞產”一門,但紀景定“麥秀四岐”一條。鄉飲之外,別增鄉會一門,但紀楊王主會一條。則皆乖義例耳。然敘述簡潔,猶輿記中之有古法者。其戶口門中載寧宗楊皇后為嚴人,而鄉會門中亦載主集者為新安郡王、永寧郡王。新安者楊谷,永寧者楊石,皆後兄楊次山之子也。而《宋史》乃雲後會稽人,當必有誤。

此可訂史傳之訛矣。

△《鹹淳臨安志》·九十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元潛說友撰。說友字君高,處州人。宋淳祐甲辰進士,鹹淳庚午以中奉大夫權戶部尚書,知臨安軍府事,封縉雲縣開國男。時賈似道勢方熾,說友曲意附和,故得進。越四年,以誤捕似道私秫罷。明年起守平江,元兵至,棄城先遁。及宋亡,在福州降元,受其宣撫使之命。後以官軍支米不得,王積翁以言激眾,遂為李雄剖腹死。其人殊不足道,而其書則頗有條理。前十五卷為行在所錄,記宮禁曹司之事;自十六卷以下,乃為府志。區畫明晰,體例井然,可為都城紀載之法。

其宋代詔令編於前代之後,則用徐陵《玉臺新詠》置梁武於第七卷例也。他所敘錄,亦縷析條分,可資考據。故明人作《西湖志》諸書,多采用之。朱彝尊謂宋人地誌倖存者,若宋次道之志長安,梁叔子之志三山,範致能之志吳郡,施武子之志會稽,羅端良之志新安,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