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2 / 4)

壽老之志赤城,每患其太簡,惟潛氏此志獨詳。

然其書流傳既久,往往闕佚不全,舊無完帙。彝尊從海鹽胡氏、常熟毛氏先後得宋槧本八十卷,又借抄一十三卷,而其碑刻七卷終闕,無可考補。今亦姑仍其舊焉。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徐碩撰。碩,裡貫未詳,始末亦無可考。其作此書時,則方官嘉興路教授也。秀州自宋初未有圖經。淳熙中,知州事張元成始延聞人伯紀創為之。後岳珂守郡,復延郡人關栻續修。會珂改調,事遂中輟,僅存五卷。至元中,嘉興路經歷單慶屬碩纂輯,因踵栻舊本續成之。廣其門為四十三,而卷數增多至二十有七。

郭晦、唐天麟各為之序,嘉興路總管劉傑與郡官共刊行之。志中兼及松江府華亭縣,蓋元時本隸嘉興路,明初始析置也。其書序次甚詳,每條下間系以考證,尤為典核。而碑碣一門多至十一卷,自三國、六朝以迄南宋,凡石刻之文,悉全載無遺。如《吳徵北將軍陸禕碑》,《梁秦駐山碑》,《唐黃州司馬陸元感陳府君環墓銘》,《宗城令顧謙墓誌》,皆歐、趙所未著錄。《吳越靜海鎮遏使朱行先碑》,吳任臣《十國春秋》實據以立行先傳。其他零篇斷什,為耳目所未睹者尚多,殊足為考獻徵文之助。惟書中但有人物及進士題名,而不立官師一志,使前人宦績,闕然無傳,未免漏略。又江、海、湖、泖、浦、漵、溪、潭、陂塘、河港、涇溝、堰插分為八類,使源流支絡,開卷井然,體例甚當。而樓閣、堂館、亭宇亦分為三類,則強析名目,未免失之瑣碎。是其所短焉。

△《大德昌國州圖志》·七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元馮復京、郭薦等同撰。復京,潼川人,官昌國州判官。薦,裡貫未詳,官鄞縣教諭。昌國州即今定海縣,宋熙寧六年置昌國縣,元至元十五年始升為州。

此書成於大德二年七月。凡分八門,曰《敘州》、曰《敘賦》、曰《敘山》、曰《敘水》、曰《敘物產》、曰《敘官》、曰《敘人》、曰《敘祠》。前有《州官請耆儒修志牒》一篇,末有郭薦等《繳申文牒》一篇,冠以《復京序》。據序中所述始末,蓋復京求得舊志,屬薦等訂輯,而復京為之審定者也。其大旨在於刊削浮詞,故其書簡而有要,不在康海《武功志》、韓邦靖《朝邑志》下。海書、邦靖書為作者盛推,而此書不甚稱於世。殆年代稍遠,鈔本稀傳歟?據原目所載,卷首當有環山、環海及普陀山三圖。圖志之名,實由於是。此本有錄無書,蓋傳寫者佚之矣。

△《延祐四明志》·十七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元袁桷撰。桷字伯長,慶元人,宋知樞密院事韶之曾孫,少為麗澤書院山長,以薦改翰林國史院檢閱官,累遷侍講學士。卒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追封陳留郡公,諡文清。事蹟具《元史》本傳。桷文章博贍,為一時臺閣之冠,所著《易說》、《春秋說》諸書,見於《蘇天爵墓誌銘》者,世久無傳。惟《清容居士集》及此《志》尚存。書成於延祐七年,蓋慶元路總管馬澤屬桷撰次者也。凡分十二考,曰沿革,曰土風,曰職官,曰人物,曰山川,曰城邑,曰河渠,曰賦役,曰學校,曰祠祀,曰釋道,曰集古,條例簡明,最有體要。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學知名,稱東南故家遺獻。沒後會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國軼文故事,惟袁氏所傳為多,故其於鄉邦舊典,尤多貫串。志中考核精審,不支不濫,頗有良史之風。視至元嘉禾、至正無錫諸《志》,更為賅洽。惟自第九卷至第十一卷為傳寫者所脫佚,已非全帙。然元時地誌,鈔帙無多。存之亦足以資考究,固未可以不完廢也。

△《齊乘》·六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元於欽撰。欽字思容,益都人。歷官兵部侍郎。是書專記三齊輿地,凡分八類,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郡邑》,曰《古蹟》,曰《亭館》,曰《風土》,曰《人物》。敘述簡核而淹貫,在元代地誌之中最有古法。

其中間有舛誤者,如宋建隆三年改濰州置北海軍,以昌邑縣隸之;乾德三年復升濰州,又增昌樂隸之,均見《宋地理志》,而是書獨遺。又壽光為古紀國,亦不詳及。其他如以華不注為靡笄山,以臺城為在濟南東北十三里,顧炎武《山東考古錄》皆嘗辨之。然欽本齊人,援據經史,考證見聞,較他地誌之但據輿圖、憑空言以論斷者,所得究多,故向來推為善本。卷首有至元五年蘇天爵序,亦推挹甚至,蓋非溢美矣。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元張鉉撰。鉉字用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