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1 / 4)

災�印�

△《長白山錄》·一卷、《補遺》·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長白山一名常白山,一名常在山,在鄒平縣東南。是錄皆紀其山形勝及故實藝文,已編入士禎《漁洋文略》第十四卷中,此其別行之本也。

末附《補遺》一卷,則因宋紹定間丁黼作《池州范仲淹祠記》,以青陽縣東十五里之長山指為長白,地理舛誤,雜引諸說以辨之。考證亦確。然附會古賢,誇飾形勝,移甲入乙,乃天下地誌之通弊。士禎以此一《記》,奪其鄉中之流寓,遂詆之為小人,所見亦為不廣矣。

△《鼓山志》·十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僧元賢撰。其序不標年月,書中記事至順治壬辰、癸巳,則國初人也。

鼓山在福州城東三十里。是書分《勝蹟》、《建置》、《開士》、《貞珉》、《藝文》、《叢談》六門。大旨以佛剎為主,名為山志,實則寺志耳。其凡例有云,茲山知名海內者,實以人重,非以形勝重也。緇徒妄自標置,可謂不知分量者矣。

△《恆嶽志》·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崇德撰。崇德字懋修,順天人。官渾源州知州。北嶽恆山在渾源州城南二十里,自漢以後,皆祠於上曲陽。國朝順治十七年,以刑科都給事中粘本盛之請,改祠於渾源州。部議令山西撫司官吏詳察恆山遺蹟。於時主其說者,禮部尚書王崇簡,疏載所著《青箱堂集》中。據紳耆之議以上達者,即崇德也。故輯斯志,於祀典特詳。曲陽飛石之偽,亦辨之甚悉。

△《七星巖志》·十六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韓作棟撰。作棟字公吉,鑲藍旗漢軍。順治中官分巡肇高廉羅道,按察司僉事。七星巖在肇慶府高要縣城北,一名崧臺,一名定山。故此書又名《定山石室志》也。志本明王泮所撰,作棟因而重修,吳綺又為之潤色。然有關考核者,寥寥無多。如《石刻門》於唐李邕《石堂記》後乾道己丑秋一條,以後人題名之年月,誤為摹石之年月。又載元符改元端午日,眉山蘇軾挈家來遊。不思元符元年,蘇軾正在儋州,安得有挈家至七星巖之事!蓋據曹學佺《名勝志》所載,而不知為傳訛之文也。

△《峨眉山志》·十八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曹熙衡撰。熙衡字素徵,錦州人。順治中官至貴州按察使。是編因蔣超舊志,成於疾病之餘,未能條理明晰,故即其本而重訂之。然據卷首《修山志說》,實戎州宋隸樟所定,熙衡時分巡建昌道,董其事耳。末一卷為《志餘》,仍題超名。而中論普賢住世一條,有“宜太史蔣公之辨論”語。則亦非超之本文矣。

△《龍唐山志》·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僧性制撰。龍唐山在昌化縣西七十里,以其上有龍池,故名。《浙江通志》作龍塘,獨此本作唐。其中“龍池”一條內“唐井”等字亦從唐。殆亦猶錢塘、錢唐,各異文歟?志本為佛剎而作,故多述禪家之語,非地誌之正體也。

△《寶華山志》·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釋德基撰。寶華山在句容縣北六十里。齊釋寶誌結廬於此,後人重寶誌之名,因以名山。是山以道場顯,故首志《開創興起》,而次及《山水》、《梵宇》各門。與他山志書體例稍異,固亦各因其地耳。

△《廬山通志》·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釋定暠撰。因明嘉靖間桑喬《廬山紀事》而稍增損之,無大發明考證。

△《四明山志》·九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黃宗羲撰。宗羲有《易學象數論》,已著錄。四明山舊稱名勝,而巖壑幽邃,文士罕能周曆,故記載多疏。宗羲家於北七十峰之下,嘗捫蘿越險,尋覽匝月,得以考求古蹟,訂正訛傳。乃博採諸書,輯為此志,凡九門。宗羲記誦淹通,序述亦特詳贍。惟所收詩文過博,並以友朋倡和之作牽連附入,猶不出地誌之習。又既列名勝,復以皮陸九《題丹山圖》、《詠石田山房》,別出三門。其諸門之內既附詩,於各條下又別出《詩括》、《文括》二門,為例亦未免不純也。

△《四明山古蹟記》·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無序跋。詳書中所載,即黃宗羲所撰《四明山志》稿本也。

宗羲《四明山志》自序有曰:“壬午歲,餘作《四明志》,亡友陸文虎欲刻之而未果。癸丑歲盡,偶展此卷,文虎評校之朱墨,如初脫手。然其間凡例不齊,詞不雅馴。重為竄改,始得成書。”其序作於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