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1 / 4)

盡其人之是非得失,為論世者計也。以事而分,可以參考古今,盡其事之沿革利弊,為經世者計也。平心而論,汝愚所見者大矣。

△《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永樂十四年黃淮、楊士奇等奉敕編。自商、周以迄宋、元,分六十四門。

名目未免太繁,區分往往失當。又如文王、周公、太公、孔子、管仲、晏嬰、鮑叔、慶鄭、宮之奇、師曠、麥丘邑人諸言,皆一時答問之語,悉目之為奏議,則《尚書》颺言,何一不可採入,亦殊踳駁失倫。然自漢以後,收羅大備。凡歷代典制沿革之由、政治得失之故,實可與《通鑑》、“三通”互相考證。當時書成,刊印僅數百本,頒諸學宮,而藏版禁中,世頗希有。崇禎間,太倉張溥始刻一節錄之本。其《序》自言生長三十年,未嘗一見其書。最後乃得太原藏本,為刪節重刊,卷目均依其舊。所不同者此本有《慎刑》一門,張本無之。張本有《漕運》一門,此本無之。不知為溥所改移,為傳本互異。然溥所去取,頗乏鑑裁,至唐、宋以後之文盡遭割裂,幾於續鳧斷鶴,全失其真。此本為永樂時頒行原書,猶稱完善。雖義例蕪雜,而採摭賅備,固亦古今奏議之淵海也。

△《名臣經濟錄》·五十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黃訓編。訓,歙縣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副都御史。是書輯洪武至嘉靖九朝名臣經世之言。中闕建文一朝,以革除諱之也。分十門,凡《開國》一卷,《保治》十卷,《內閣》四卷,《吏部》四卷,《戶部》五卷,《禮部》七卷,《兵部》十三卷,《刑部》三卷,《工部》五卷,《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共一卷。每門各有子目。《開國》、《保治》二門,以時代為序。《吏》、《禮》、《兵》、《工》四部各以所屬四司分四類。《戶部》分《圖志》、《田土》、《賦役》,《給賜》、《黃冊》、《屯田》、《婚姻》、《糧運》、《祿俸》、《鹽法》、《茶法》、《課程》、《賑恤》十三類。《刑部》分《律例》、《論奏》、《題奏》、《雜論》四類。以二部諸司,皆以省分,無專掌一事者故也。

《內閣》無子目,百司之總,無不該也。《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亦無子目,篇帙寡也。明永樂間,敕黃淮等編《歷代名臣奏議》,至元而止。雖門目浩繁,不無冗雜,而二千年訏謨碩畫,歷歷可徵。是編所載,如《陶安傳》、《劉基行狀》、《蹇義墓誌》、《李東陽年譜》諸篇,兼紀言行;《漢府》、《趙府》、《石亨》、《曹吉祥之變》諸篇,並錄時事;以及謝鐸《焉用彼相說》、何依《休庵詩序》之類,採及雜文;邱濬《大學衍義補》之類,至節取所著之書,不純為奏議之體。

故但以《經濟錄》為名。其實奏議居十之九,與淮等所編時代相接,頗足以資考鏡。今附之《奏議類》中。其間如《胡廣碑錄》之類,間有濫收,或亦朱子《名臣言行錄》取呂惠卿,趙汝愚《名臣奏議》不遺章惇、秦檜之意歟。分別觀之可矣。

△《欽定明臣奏議》·四十卷乾隆四十六年奉敕編。以皇子司選錄,而尚書房入直諸臣預繕寫。每成一卷,即恭呈御覽,斷以睿裁。蓋敷陳之得失,足昭法戒。而時代既近,殷鑑尤明。將推溯勝國之所以亡,與昭代之所以興者,以垂訓於無窮,故重其事也。考有明一代,惟太祖以大略雄才,混一海內。一再傳後,風氣漸移。朝論所趨,大致乃與南宋等。故二百餘年之中,士大夫所敷陳者,君子置國政而論君心,一札動至千萬言,有如策論之體。小人舍公事而爭私黨,一事或至數十疏,全為訐訟之詞。

迨其末流,彌增詭薄。非惟小人牟利,即君子亦不過爭名。臺諫椋�凍��姥Щ╈兌啊H酥�潯�覽糝沃�棧擔�恢�淥�曰嫡哂篩蟪佳偈���略�H酥�蟪佳偈��遮В�恢�淥�在д哂擅嘔�蟮澄��抗埂8撬穩酥�祝�灘還�槁鄱嘍�曬ι佟C魅酥�祝�蛑幣砸槁弁齬��巖印H灰淮��跡�嘞圖椴⒔��奕巳私災抑�恚�轡奕巳私載��懟<匆蝗酥�恚�嗟檬Щコ攏�捫匝越允侵�攏�轡捫匝越苑侵�隆J且災詵嘉呋嘀�保�賾忻�妓陡ǎ�Τ鯪鍍浼洌蝗貉韻�抑�眨�賾洶月奐烏櫻瑩w拄於其際。所謂披沙簡金,在乎謹為持擇也。是編稟承訓示,辨別瑕瑜。芟薙浮文,簡存偉議。研求史傳,以後效驗其前言。考證情形,以眾論歸於一是。譬諸童謠婦唱,一經尼山之刪定,而列在六經。一代得失之林,即千古政治之鑑也。至於人非而言是,不廢蒐羅;論正而詞乖,但為刪潤。

聖德之廣,一善不遺;聖度之宏,大公無我;尤非尋常所可測量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