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總集)
──右“詔令奏議類”奏議之屬,二十九部、七百二十六卷,皆文淵閣著錄。
卷五十六 史部十二
○詔令奏議類存目
△《火警或問》·一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明世宗肅皇帝御製。時大內東偏火,帝詔戶、禮二部及都察院命百官修省,複製此文。大略謂火本非災異,而人事不可不修,並非惑於禍福事應之說。前有帝所作《自序》,後附《修省敕諭》六條。案《明史·五行志》,宮中之火在嘉靖十年正月辛亥,此本《或問》末亦題嘉靖辛卯正月終旬,與史相合。而《敕諭》末乃作嘉靖九年十二月,歲月俱誤。疑傳抄之訛。當以史文為正也。
(案:此書為世宗御製之文,《敕諭》乃其附錄,然宣示中外,是亦詔令類矣。故《明堂從祀》諸編著錄於故事。此編無預典禮,則附諸《詔令》焉。)
△《代言錄》·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楊士奇撰。士奇有《三朝聖諭錄》,已著錄。是書乃其《東里別集》之一種。所錄皆在內閣撰擬碑冊詔誥之文。自永樂四年至正統九年,每篇末具標年月日。核諸《明實錄》俱合。惟《上皇太后尊號詔》標曰洪熙元年七月十五日,而《明宣宗實錄》是詔實載在七月丁丑。是月戊辰朔,丁丑則初十日也。又《實錄》載七月乙亥上奉冊寶尊母后張氏為皇太后。乙亥為是月初八日。未有初八日已上冊,至十五日始下詔者。又《實錄》載七月戊寅行在禮部奏恭上皇太后尊號,已詔告天下云云。戊寅為是月十一日,於十一日雲已詔告天下,則詔在十一日以前無疑。此書標十五日,蓋傳寫之誤。又洪熙元年六月十二日《即位詔》款有云:“原差去官養官員人等即便回京,毋致重擾軍民。”《實錄》載此篇“毋致重擾軍民”句作“不許託故遲延”。則此書當為士奇初稿,臨時或更加潤飾,《實錄》由定本錄之耳。又加洪熙元年八月初六日《諭吏部申明薦舉敕》“自中有廉潔公正”句下尚有十五句,而今本《實錄》載此篇皆脫之。又如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皇子生詔》第一條,載大赦天下,今《實錄》於第一條則僅載蠲免稅糧鹽糧三分,而大赦反載在第六。此類文字異同,頗可與《實錄》相參。然其事則皆史所已具也。
△《諭對錄》·三十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張孚敬所奉世宗密諭及其奏草也。孚敬初名璁,字秉用,永嘉人。正德辛巳進士。歷官少師、華蓋殿大學士。諡文忠。事蹟具《明史》本傳。孚敬以議禮被遇,六年而秉大政,甚為世所詬病。而世宗始終眷禮不衰,每稱“少師蘿山”
而不名。嘗諭孚敬“朕有密諭毋洩”,“朕有御筆悉親書”。又仿楊士奇故事,賜孚敬銀章二,以便封奏。前後所奉手敕凡三百八十一道,因匯為一書,並奏對札子皆隨事附之於後。蓋孚敬既沒,其孫汝紀、汝經等所裒輯也。(以上專集。)
△《明詔制》·八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霍韜編。韜有《明良集》,已著錄。是編載明代詔制,始洪武元年,終嘉靖十八年。大抵皆典禮具文,不足考一代之政令。
△《明詔令》·二十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所載自太祖至嘉靖十八年止,蓋嘉靖時人所為也。考秦、漢天子之語皆謂之詔,宋以來以璽印頒天下之書乃謂之詔,臣下面奉玉音謂之聖旨。是書若兼載聖旨,則所遺不可勝道。若專載詔令,則吳元年《遇變省躬旨》、《授宋濂學士》等旨及正統中《諭五府三法司》等旨,皆不當載,而又雜廁其間。
編次龐雜,殊無義例。
△《絲綸捷要便覽》·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乃明萬曆、天啟中內閣票旨成式,以曹司為次,分類標載。
蓋兩房中書舍人所抄撮而成者。末題秋審題本,亦一時案牘之文。(以上總集)
(案:此編無類可歸,以其為當日王言之式,附錄於《詔令》之末。)
──右“詔令奏議類”《詔令》之屬,六部、六十六卷,皆附《存目》。
△《田表聖奏議》·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田錫撰。錫字表聖,其先京兆人,唐末,徒蜀之洪雅。登太平興國三年進士。官至諫議大夫。事蹟具《宋史》本傳。其奏議見於《宋史·藝文志》者二卷,已久散佚。此本乃明給事中安磐所搜輯。共得奏疏十四篇,附以錫所作《箴序》二篇,本傳及《墓誌銘》二篇。世所傳《鹹平集》,今尚有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