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2 / 4)

蕪。以備掌故則有餘,不能盡見諸施行也。我皇上聲律身度,典制修明,特命酌定此編,懸為令甲。自朝廷以迨於士庶,鴻綱細目,具有規程。事求其合宜,不拘泥於成跡;法求其可守,不誇飾以浮文。與前代禮書鋪陳掌故,不切實用者迥殊。《記》曰禮從宜,又曰大禮必簡。三代聖王,納民軌物,其本義不過如斯。賜名曰《通禮》,信乎酌於古今而達於上下,為億萬年治世之範矣。

△《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乾隆三十五年,大學士管兩江總督高晉等恭撰進。欽惟我皇上法祖勤民,歲巡方岳。浙江東南都會,民物蕃庶,吏事殷繁。問俗省方,尤廑聖慮。是以六龍時御,清蹕屢經。凡行慶施惠、勸課耕桑、崇節儉、隆典祀、養耆年、恤庶獄、勵官方、振文教、飭武備者,無不具舉。而海塘防築、湖河疏蓄之宜,皆因地制宜,親臨指授,永為成法。至於名區勝蹟,睿藻親題,則不獨黎庶蒙恩,而山川且望幸焉。晉等爰舉辛未以逮乙酉鑾輿四幸之鉅典,門分部系,匯為是編。復蒙賜制序文,允付剞劂。一展卷而我皇上諮詢之切,誥誡之殷,惠澤之覃布,如在瞻就間。俾守土者有所遵循,而服疇者有所感發。非徒申歌頌、備典章而已也。

書成於庚寅之冬,故所載以乙酉為斷。邇者翠華六蒞,典禮如初。而東南士庶,洊被洪施,延《米辰》望幸者視前彌篤。臣等尤竊竢隆儀疊舉,續有排纂,用快先睹之望焉。

△《欽定皇朝禮器圖式》·二十八卷乾隆二十四年奉敕撰。乾隆三十一年又命廷臣重加校補,勒為此編。凡分六類,一曰《祭器》,二曰《儀器》,三曰《冠服》,四曰《樂器》,五曰《鹵簿》,六曰《武備》。每器皆列圖於右,系說於左。詳其廣狹長短圍徑之度,金玉璣貝錦段之質,刻鏤繪畫組繡之制,以及品數之多寡,章採之等差,無不縷悉條分,一一臚載。考《禮圖》世稱治始鄭玄,而鄭志不載,蓋傳其學者為之也。阮諶以後,踵而作者凡五家。聶崇義匯合為一,而諸本盡佚。然諸家追述古制,大抵皆約略傳注之文,揣摩形似,多不免於失真。是編所述,則皆昭代典章,事事得諸目驗。故毫釐畢肖,分刌無訛。聖世鴻規,燦然明備。其中《儀器》、《武備》二類,舊皆別自為書。今乃列之於禮器,與古例稍殊。然周代視祲、保章、馮相所職皆天象,而隸於《春官》。禮有五目,軍禮居三,而所謂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者,戰陣之令乃載於《曲禮》。蓋禮者理也,其義至大,其所包者亦至廣。故凡有制而不可越者,皆謂之禮。《周官》所述皆政典,而兼得《周禮》之名,蓋由於此。今以儀器、武備並歸禮器,正三代之古義,未可以不類疑也。若夫酌古宜今之精意,奉天法祖之鴻規,具見御製序文之中。尤萬世臣民所宜遵道遵路者矣。

△《國朝宮史》·三十六卷乾隆七年奉敕撰。乾隆二十四年以原書簡略,覆命增修。越兩載而告成。凡六門:首曰《訓諭》,恭載列朝聖訓、皇上諭旨,以昭垂家法。次曰《典禮》,備著內廷儀節、規制、冠服、輿衛之度,其外朝諸大禮詳於《會典》者則略之。

次曰《宮殿》,按次方位,詳列規模。凡御筆榜書楹帖,及諸題詠,並一一恭錄。

次曰《經費》,凡獻賚、禮宴、服食、器用之數,纖悉必載。次曰《官制》,具載內臣員品,及其職掌與其功罪賞罰之等。次曰《書籍》,部分錄略,編目提要,皆窮理致治之作,而梵文貝筴,庋藏淨域者,不與焉。伏讀諭旨,申明編輯是書之意。拳拳於立綱陳紀,聰聽明訓,為萬萬世遵循之本。蓋修齊治平之道,並具於斯矣。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六卷乾隆十二年奉敕撰。我國家肇跡東土,風淳俗厚。於崇德報功之禮,歷久不渝。凡所以昭格天神,時修祀典者,著誠著愨,具有舊儀。迄今百有餘年,精禋致饗,夙夜維虔。惟是古制相沿,皆有口授祝詞、儀注,久而小有異同。我皇上道秉欽崇,敬深明察。慮年祀綿邈,或漸遠其初。乃命王公大臣詳為考證,以國語、國書定著一編。首為《祭儀》二篇,次為《匯記故事》一篇,次為《儀注》、《祝詞》、《讚詞》四十一篇,殿以《器用數目》一篇、《器用形式圖》一篇。

每一卷成,必親加釐正,至精至詳。祈報之義,對越之忱,皆足以昭垂萬世。乾隆四十二年,復詔依文音,釋譯為此帙。與《大清通禮》相輔而行,用彰聖朝之令典。末有大學士阿桂等恭跋,具述致誠迓福之義。而於崇祀諸神不知其緣起者,引《禮記》舍菜先師鄭玄注,不著先師名姓之例為證。於《祝詞》、《讚詞》僅傳其聲者,引漢樂府鐸舞曲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