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坊行《日本考略》一書舛訛難據,因從奉化人購得南岙倭商秘圖,持以詢諸使臣、降倭、通事、火長之屬,匯訂成編。前為圖三幅,附以論說。後載州郡、土貢、道路、形勢、語言、什器、寇術,而儀制、詩表別為附錄。視若曾《萬里海防編》內所載較為詳密。其《針經圖說》,止載入貢故道,而間道便利皆隱而不言。蓋恐海濱奸宄得通倭之路,有深意存焉。惟其言“明太祖洪武二年命趙秩往諭其國”,《明史》載在洪武三年。又言“太宗十九年寇遼東,總兵劉江殲之於望海堝”,《明史》載在永樂十七年,乃都督劉榮,非總兵劉江,均不相合。然《明史》據《明實錄》及國史,不得有誤。殆是書傳聞未實也。
△《朝鮮圖說》·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先圖後考,次詳其世紀、都邑、山川、風俗、土產、道里、貢式,而以宋鄭興裔奏議一篇附焉。蓋是時朝鮮亦被倭患,故因日本而及之。
△《琉球圖說》·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體例與《朝鮮圖說》相同,地裡則但標其針路,末附宋鄭藻《紀事》一篇。琉球奉明正朔,從無寇掠。殆以其國外偪於倭,內密邇於福建,而為預防之計歟?
△《安南圖說》·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若曾撰。體例亦與《朝鮮圖說》同,但增《疆域》、《偽制》二門。
《疆域》寥寥數語,其《偽制》則紀黎、莫二姓事也。末附宋鄭竦《紀略》一篇。
若曾時距莫登庸事未遠,故籌畫邊防,並及安南。然相距既遙,所傳聞者略矣。
△《西洋朝貢典錄》·三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黃省曾撰。省曾字勉之,吳縣人。嘉靖辛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徵明傳》中。是編紀西洋諸國朝貢之事,自占城以迄天方,為國二十有三。
國各一篇,篇各有論。凡道里遠近、風俗美惡、物產器用之殊、言語衣服之異,靡不詳載。考《明史·外國傳》,其時通職貢者尚不盡於此錄。省曾止就內侍鄭和所歷之國,編次成書,餘固未暇及也。末有二跋,一為東山居士孫允伽,一為清常道人趙開美。允伽稱此書初未付梓,得其手稿錄之。開美謂其章法句法頗學《山海經》,信為奇書。錢曾《讀書敏求記》亦載之。然其精華已採入正史,餘亦無他異聞也。
△《夷俗記》·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蕭大亨撰。大亨號嶽峰,泰安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是書專紀韃靼風俗,分《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盜》、《聽訟》、《葬埋》、《崇佛》、《待賓》、《尊師》、《耕獵》、《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養》、《習尚》、《教戰》、《戰陣》、《貢市》二十類。蓋大亨嘗為宣大總督,故錄其所聞如此。然殊多失實,不足徵信。惟順義王互市之地,《明史》載大同於左衛北威遠堡邊外,宣府於萬全右衛張家口邊外,山西於水泉營。而此書載大同互市有三堡:一曰守口堡,二曰得勝堡,三曰新平堡,則大亨所親見,較史為詳雲。
△《朝鮮國志》·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存惟《京都》、《風俗》、《山川》、《古都》、《古蹟》五門。中稱“我康獻王”,知為朝鮮人作。引《明一統志》稱“大明”,知為作於明時。又多稱王氏諸王為高麗王,知為明之中葉,李氏有國,改稱朝鮮之後也。
△《東夷圖說》·二卷,《嶺海異聞》·一卷、《續聞》·一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蔡汝賢撰。汝賢字思齊,華亭人。隆慶戊辰進士。是編成於萬曆丙戌。所紀皆東南海中諸國,殊多傳聞失實。如謂“琉球國人窅目深鼻,男去髭鬚,輯鳥羽為冠,裝以珠玉赤毛”。今琉球貢使旅來,目所共睹,殊不如其所說。海西諸國,統稱西洋,汝賢乃以西洋為國名,則更謬矣。至於《異聞》、《續聞》,尤多荒誕不經。其影象悉以意杜撰,亦毫無所據。
△《四川土夷考》·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譚希思撰。希思有《明大政纂要》,已著錄。是書乃希思在蜀時命布政使官屬取全蜀土司、土府繪圖立說,裒為一編。刻於萬曆二十六年。首全圖,次各土司、土府分圖。圖各有說,凡七十八篇。其中所列,多沿邊城堡守禦名目,而於土司境壤、山川形勢,概未之及,蓋專為防守之策而設。雖名為《土夷考》,其實乃險隘圖也。所附之說,僅據州縣申冊,簡略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