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五十三人。卷中有自為讚詞者,如《李善長傳》末是也。有襲《弇州史稿》者,如《湯信傳》末是也。然若劉基與李善長同卷,而讚詞獨不及於劉。馮勝、傅友德、藍玉同卷,而讚詞獨不及於馮、藍。則未知命意之所存。其所載事實,頗為闕略。而《徐達傳》之附增壽、《李文忠傳》之附景隆,此自史家備詳世系之體。若惟志名臣,烏容及此。至《于謙傳》之附石亨,益無理矣。《中偉序》全仿《史記自序》、《漢書敘傳》之例,行以韻語,殊乖體裁,謂之不善學步可也。
△《歷代相業軍功考》·二卷、《明代相業軍功考》·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沈夢熊撰。夢熊字兆揚,歸安人。是書成於天啟癸亥。所錄歷代相業,自伊尹至陸秀夫,四十七人。軍功自呂望至孟珙,五十人。明代相業,自楊士奇至申時行,十三人。軍功自徐達至王崇古,三十人。前載事實,末附評語。大抵節錄史文,別無考證,評語亦皆陳因之談。
△《銀鹿春秋》·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陸嘉穎撰。嘉穎字子垂,又字明吾,嘉定人,天啟中嘗官主簿。是編輯古來義僕事蹟。其以《銀鹿》為名者,銀鹿為唐顏峴家僮,事顏真卿終身,至禍患不避去故也。然奴不負主,古來不止一銀鹿,銀鹿亦不必為義僕第一。取以立石,不甚可解。殆以二字新穎,故採為標目耳,殊無理也。所列自欒布以下凡七人,女奴十一人,頗多漏略。如蕭穎士僕,人人耳熟之事,而遺之不載,則無論他僻事也。其中有嘉穎裔孫鐀《續補》一十六條。然雜列其間,不可分別,尤無義例,所載史漢後劉武,即嘉穎家僕。徐永清,即鐀家僕。事皆不足傳,而躋之古人之列,亦不倫甚矣。
△《孝友傳》·二十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郭凝之撰。凝之字正中,海寧人,天啟甲子舉人,官至兗東兵備副使。是書採摭商至元末孝義事蹟,按代編次。然體例猥雜殊甚。如君陳絕無事蹟,以成王孝友一言列之,猶有說也。顏子並不專以孝稱,而亦虛載其名。晉文公對秦使乃舅犯之謀,而亦浪標厥目。至《論語》問孝四人,以子夏為主,子游附傳,已屬妄分賓主。孟懿子、孟武伯亦與子游同附,則不知二人之孝以向為據矣。
△《明孝友傳》·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郭凝之撰。此書採摭明代之事,以續所作《孝友傳》。上自士大夫,下迄沙彌、乞丐,人各為傳,共四百二十九人。
△《遜國忠記》·十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周鑣撰。鑣字仲馭,金壇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福王時為馬士英、阮大鋮所殺,事蹟附見《明史·姜曰廣傳》。是書統載建文死事諸臣,而以職官分類,體例小殊。然篤信從亡之事,於諸臣名姓,備錄無遺。又如錢士升《表忠記》載,建文潛出西華門,沿河得空舟。而此載舟子夢高皇帝命艤舟以待,更神其說矣。
△《古今宗藩懿行考》·十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曰潞王編,不著其名。按《明史·諸王年表》,穆宗隆慶五年,封第四子翊鏐為潞王。萬曆四十六年,翊鏐庶子常淓襲封。此書成於崇禎九年,則當為常淓所輯也。所採皆歷代宗臣之賢者,自周迄明,凡百餘人。各著事蹟梗概,加以評論。中間如劉歆依附王莽,傾覆宗邦,而得與其數,殊乖袞鉞之公。
又曹彰、司馬孚等雖非無可節取,而儼然與周、召並列,亦擬不於倫矣。
△《明經濟名臣傳》·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賀中男撰。中男,永新人。是編載明代名臣自洪武迄萬曆之季,凡文臣五十五人,武臣二十一人。據其子善來所述《凡例》,稱為未竟之本。其掛漏猶為有說。至於李東陽之固位取容,張孚敬、桂萼之希旨求媚,其經濟安在;而濫列於名臣,不亦顛乎?
△《宗聖譜》·十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鄒泉撰。泉字子靜,常熟人。是書分八目,曰《孔聖譜》,曰《四配譜》,曰《十哲譜》,曰《群賢譜》,曰《理學譜》,曰《經儒譜》,曰《史氏譜》,曰《著作譜》。蓋欲合《儒林道學源流本末》匯為一書,以便檢閱。而體例叢脞,編次多乖。如《經儒譜》內書傳列伏生、歐陽、夏侯,不列孔安國,而別列安國於《儒拾遺》之內。《史氏譜》內列李燾《續通鑑長編》,不列司馬光《資治通鑑》,而別列《通鑑》於《史拾遺》之內。進退失倫,絕無義理。其《著作譜》雜錄書名,皆取材於《經籍考》中,又十不存一。蓋隨意抄撮,以供裡塾佔畢之用。雖以“宗聖”為詞,實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