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3 / 4)

。其旁核眾說,不徇本書,猶有劉孝標註《世說新語》之遺意焉。

△《越絕書》·十五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書中《吳地傳》稱勾踐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則後漢初人也。書末《敘外傳記》以廋詞隱其姓名。其雲以去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是康字也。禹來東征,死葬其疆,是會稽人也。又云文詞屬定,自於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是吳字也。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是平字也。然則此書為會稽袁康所作,同郡吳平所定也。王充《論衡·按書篇》曰:東番鄒伯奇,臨淮袁太伯、袁文衡,會稽吳君高、周長生之輩,位雖不至公卿,誠能知之囊橐,文雅之英雄也。觀伯奇之《元思》、太伯之《易童句》(案童疑作章),文術之《箴銘》,君高之《越紐錄》,長生之《洞歷》,劉子政、揚子云不能過也。所謂吳君高殆即平字,所謂《越紐錄》殆即此書歟?楊慎《丹鉛錄》、胡侍《珍珠船》、田藝衡《留青日札》皆有是說。

核其文義,一一吻合。《隋唐志》皆雲子貢作,非其實矣。其文縱橫曼衍,與《吳越春秋》相類,而博麗奧衍則過之。中如《計倪內經》軍氣之類,多雜術數家言。皆漢人專門之學,非後來所能依託也。此本與《吳越春秋》皆大德丙午紹興路所刊。卷末一跋,諸本所無。惟申明覆仇之義,不著姓名。詳其詞意,或南宋人所題耶?鄭明選《秕言》引《文選·七命》注引《越絕書》:大翼一艘十丈,中翼九丈六尺,小翼九丈。又稱王鏊《震澤長語》引《越絕書》,風起震方云云。

謂今本皆無此語,疑更有全書,惜未之見。案《崇文總目》稱《越絕書》舊有內記八、外傳十七。今文題闕舛,裁二十篇。是此書在北宋之初已佚五篇。選注所引蓋佚篇之文,王鏊所稱亦他書所引佚篇之文。以為此本之外更有全書,則明選誤矣。別有《續越絕書》二卷,上卷曰《內傳本事》、《吳內傳》、《德序記》、《子游內經外傳》、《越絕後語》、《西施鄭旦外傳》;下卷曰《越外傳》、《雜事別傳》、《變越上別傳》、《變越下經》、《內雅琴考序傳後記》。朱彝尊《經義考》謂為錢《甹只》偽撰,詭雲得之石匣中。《甹只》與彝尊友善,所言當實。今未見傳本,其偽妄亦不待辨。以其續此書而作,又即託於撰此書之人,恐其幸而或傳,久且亂真。又恐其或不能傳,而好異者耳聞其說,且疑此書之真有續編,故附訂其偽於此,釋來者之惑焉。

△《華陽國志》·十二卷、《附錄》·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晉常璩撰。璩字道將,江原人。李勢時官至散騎常侍。《晉書》載勸勢降桓溫者即璩,蓋亦譙周之流也。《隋書·經籍志》霸史類中,載璩撰《漢之書》十卷,《華陽國志》十二卷。《漢之書》,《唐志》尚著錄,今已久佚。惟《華陽國志》存,卷數與《隋志》、《舊唐志》相合。《新唐志》作十三卷,疑傳寫誤也。其書所述,始於開闢,終於永和三年。首為《巴志》,次《漢中志》,次《蜀志》,次《南中志》,次《公孫劉二牧志》,次《劉先主志》,次《劉後主志》,次《大同志》。大同者,紀漢、晉平蜀之後事也。次李特、雄、期、壽、勢《志》。次《先賢士女總贊論》,次《後賢志》,次《序志》,次《三州士女目錄》。宋元豐中,呂大防嘗刻於成都,大防自為之序。又有嘉泰甲子李序,稱呂刻勩冢�壅吣����匠⒉┓蒙票疽災て湮螅����虻謾R蜣�讀膠菏貳貳⒊率佟妒袷欏貳ⅰ兌娌筷染紗�罰�ハ嗖味��躍鏊�傘7慘皇露�昂笫�頡⒈灸┾跺謎擼�蚩頰��灰灰舛�手賈馗礎⒕潿鏈碓誘擼�蚩��ブ��

又第九卷末有附記,稱“李勢志傳寫脫漏”,續成以補其闕。則是書又於殘闕之餘,李為之補綴竄易,非盡璩之舊矣。刻本世亦不傳,今所傳者惟影寫本。又有何釒堂《漢魏叢書》,吳琯《古今逸史》及明何宇度所刊三本。何、吳二家之本,多張佳允所補江原常氏《士女志》一卷,而佚去《蜀中士女》以下至《犍為士女》共二卷。蓋本第十卷分上中下,釒堂等僅刻其下卷也。又惟《後賢志》中二十人有贊,其餘並闕。本則蜀郡、廣漢、犍為、漢中、梓潼女士一百九十四人各有贊。宇度本亦同。蓋明人刻書,好以意為刊削。

新本既行,舊本漸泯,原書遂不可覿。宇度之本從本錄出,此二卷偶存,亦天幸也。惟本以序志置於末,而宇度本升於簡端。考序,稱首述巴中南中之風土;次列公孫述、劉二牧、蜀二主之興廢,及晉太康之混一,以迄於特、雄、壽、勢之僣竊;以西漢以來先後賢人,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