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2 / 4)

諸葛亮不善用兵,陳壽所評為確;謂謝靈運為晉之忠臣,可比陶潛;謂李林甫在,安祿山必不敢叛;謂王叔文為忠臣,有功無罪。皆紕繆之甚。又頗不論是非,而論果報於佛法信之尤篤。謂袁宏《漢紀》不知佛法之精微廣大。謂傅奕闢佛為淺陋,司馬光取入《通鑑》,所見與奕相等。尤非論史之道矣。

△《史懷》·十七卷(內府藏本)

明鍾惺撰。惺有《詩經圖史合考》,已著錄。是書上自《左傳》、《國語》,下及《三國志》,隨事摘錄,斷以己見。《明史·文苑傳》稱,惺官南都,僦秦淮水閣讀史,恆至丙夜。有所見,即筆之,名曰《史懷》,即是編也。其說雖間有創穫,而偏駁者多。蓋評史者精核義理之事,非掉弄聰明之事也。

△《元羽外編》·四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大齡撰。大齡,眉州人。凡《史論》四卷,首正統論,次雜論延陵季子、晏平仲等二十餘人。又《說史雋言》十八卷,分二十四類。雜採史文,斷以己說。

又《晉十六國指掌》六卷,《唐藩鎮指掌》六卷,皆抄撮《晉書載記》、《唐書藩鎮傳》而成。《隨筆》八卷,《支離漫語》四卷,評騭史事,大都穿鑿附會,無所發明。其論正統,欲以漢配夏,以唐配商,以明配周,而盡黜晉與宋、元,尤為紕繆。

△《詩史》·十五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舊本題明顧正誼撰。正誼,松江人。萬曆中官中書舍人。考錢希言《戲瑕》曰:“昔嘗於太原齋頭見雲間刻顧氏《詩史》,閱之乃中翰正誼名也。餘與王先生相顧驚歎,王先生曰:‘此豈虎頭公所能辦哉!’後餘過雲間,乃知華亭有詞人唐汝詢仲言者,目雙瞽,著成是書,顧氏以三十金詭得之。嗟乎!唐生之文誠賤,何至此甚也。千古不白之冤,俟異世子云者起,故當有定論耳”云云。據此,則是書為唐汝詢作,正誼乃買其稿而刻之耳。然是書以列朝紀傳編為韻語,各為之注,以便記誦,不過《蒙求》之類,不知正誼何取而竊據之也。

△《測史剩語》·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馮士元撰。士元字廷對,新昌人。萬曆中由貢生授靖安縣訓導,遷河南府教授。是書雜取春秋至唐代史事,為之論斷。以人標題者二十四篇,以事標題者三篇。聞得蘇軾之一體,附以擬書三篇,連珠、雜說各十篇,則小品伎倆矣。

△《史拾載補》·(無卷數,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吳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人。是編取《史記》八書及《儒林》、《循吏》、《遊俠》、《酷吏》、《滑稽》、《日者》、《龜策》、《貨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列傳十一篇,加以圈點,並略附箋註評語於篇後。

前有自序,似乎先著一書名《史拾》,而此補之者。又冠以蘇轍《古史跋》,似乎補所未收者。其體例殊不可解。又有郎璧金序,稱其旅摭稗收,凡天經、地誌、昆蝡、草卉之事,彙纂成書,綴之簡裔。更與本書不相應,亦莫能詳也。

△《史砭》·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程至善撰。至善字於止,休寧人。是書所論,上起三皇,下迄於宋。然論兩漢者十之八,餘皆寥寥數則,大抵迂闊之談。其偶出新意,則往往乖剌。如謂岳飛得金牌之召,當還戈南指,誅秦檜以清君側。是豈可行之事乎!

△《評史心見》·十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郭大有撰。大有字用亨,江寧人。是書取古人事蹟標題,每事為論。其凡例雲,凡可以為策論者,擇取以利於舉業,則其書不必更問矣。

△《古質疑》·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鄭賡唐撰。賡唐有《讀易蒐》,已著錄。是編評論史事凡三十八條,自宓犠至周平王止。窺其微意,似欲為《春秋》前編也。中如論女媧補天,乃張湛《列子注》之緒言。論黃帝鑄鼎,乃宋人偽《子華子》之舊說。以至姜嫄履武,玄鳥生商,亦多先儒所已論,無庸剿襲陳言。至太甲條稱《竹書》為偽,高宗、幽王二條,又引《竹書》為證。數頁之中,自相矛盾。王季一條,前後文義不相屬。其殆傳寫訛脫歟?

△《讀書鏡》·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繼儒撰。繼儒有《邵康節外紀》,已著錄。是書乃所作史論。或一人遞舉數事,或一事歷舉數人,而以己意折衷其間。欲使學者得以古證今,通達世事,故以鏡為名。所言亦不甚精切,特持論尚頗平正,視所著他書猶為彼善於此。至所稱人主宮闈中事,臣子不可妄有攀援,亦不可過為排擊,而少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