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般的發現。這個發現更引人注目的是,它證明洛厄爾的觀測結果是錯誤的。雖然是可以理解的,洛厄爾曾根據這些觀測結果來預言海王星以遠的地方存在一顆行星。湯博馬上意識到,這顆新的行星根本不是像洛厄爾所預料的那樣是個巨大的氣球……但是,他或別人有關這顆新行星的性質所持的任何保留,在極其興奮之中很快就一掃而光。在那個容易激動的時代,差不多任何重大的新聞故事都會激起這種情緒。這是第一顆由美國人發現的行星。有人認為它其實只不過是遠方的一顆冰粒,但誰也不會被這種看法轉移視線。它被命名為冥王星,至少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的頭兩個字母是由洛厄爾姓名的首字母組成的交織字母。已經不在人世的洛厄爾到處被頌揚為一流的天才人物,而湯博在很大程度上已被人們忘得一乾二淨,除了在研究行星的天文學家當中,他們往往對他懷有崇敬之情。 現在,有的天文學家繼續認為,冥王星之外也許還有行星X……一顆真正的龐然大物,也許有木星的10倍之大,只是它太遙遠,我們看不見。(它被照到的陽光太少,幾乎沒有反射的光。)他們認為,它不會是像木星或土星這樣的普通行星……它太遠,不可能是那個樣子;我們推測也許有萬億公里之遠……而更會像一個沒有形成的太陽。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體系都是成雙的(雙星體),這就使我們孤零零的太陽顯得有點兒怪。
第二章 歡迎光臨太陽系(2)
至於冥王星本身,誰也不大清楚它有多大,是什麼組成的,有什麼樣的大氣,甚至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它其實算不上是顆行星,而只是我們在銀河的廢墟帶(稱之為凱珀帶)發現的最大的物體。凱珀帶理論實際上是1930年由一位名叫倫納德的天文學家提出來的,他用這個名字來紀念一位在美國工作的荷蘭人傑勒德·凱珀。凱珀發展了這個理論。凱珀帶是所謂短命彗星的源泉……那種經常一閃而過的星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比較長命的彗星(其中有最近光顧的海爾-博普彗星和百武彗星)產生於遙遠得多的奧爾特雲,我們過一會兒就會談到這個問題。 冥王星的表現與別的行星很不一樣,這種看法肯定沒錯兒。它不但又小又模糊,而且它的執行方式變化不定,一個世紀以後誰也說不準冥王星到底會在哪裡。別的行星多少在同一平面上轉動,而冥王星的執行軌道(似乎)是傾斜的,不和別的行星處於同一平面,而是形成一個17度的角,猶如有人頭上瀟灑地歪戴著帽子。它的軌道很不規則,在它寂寞地繞太陽轉動的過程中,每一圈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比海王星距離我們更近。事實上,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海王星是太陽系裡離我們最遠的行星。只是到了1999年2月11日,冥王星才回到外側的軌道,此後它將在那裡停留228年的時間。 因此,如果冥王星真是一顆行星,那肯定是一顆很怪的行星。它很小,只有地球的四百分之一大。假如你把它蓋在美國上面,它還蓋不住美國本土48州的一半面積。光這一點就使它顯得極其反常,這說明,我們的行星系統是由4顆穩固的內行星、4顆氣態的外行星和1顆孤獨的小冰球組成的。接著,問題又來了。克里斯蒂發現冥王星的衛星以後,天文學家開始更加仔細地觀察宇宙的這一部分,截至2002年12月初止,又在天王星以外發現了600多個物體,其中一顆被命名為伐樓拿星,差不多和冥王星的衛星一般大小。天文學家現在認為,也許存在幾十億個這類物體。困難在於,它們當中有許多暗淡無光。一般來說,它們的反射度只有4%,大約相當於一塊木炭的反射度……當然,這些〃木炭〃是在60多億公里以外。 這到底有多遠?幾乎難以想像。你看,空間大得不得了……簡直大得不得了。出於瞭解和娛樂的目的,我們來想像一下,我們就要乘火箭飛行器進行旅行。我們不會走得太遠……只到我們自己太陽系的邊緣……不過,我們先要明白:空間是個多麼大的地方,我們佔據的是個多麼小的部分。 哎呀,恐怕是壞訊息,我們回不了家吃晚飯了。即使以光的速度(每秒30萬公里)前進,也要花7個小時才能到達冥王星。而且,我們當然無法以這種速度進行旅行。我們不得不以宇宙飛船的速度前進。這個速度就很慢了。任何人造物體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的速度,它們現在正以每小時萬公里的速度飛離我們。 當時(1977年8月和9月)之所以發射〃旅行者〃號飛船,是因為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排成了一條直線,這種現象每隔175年才發生一次。這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