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2 / 4)

慘重。常年持續的河患使得下游地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黃河決口後,洪水恣意氾濫,巨浪滔天,大面積的草木、莊稼、動物等被淹沒。洪水以及所攜帶的大量泥沙,破壞了下游地區的自然面貌,毀壞了植被,造成水系紊亂、河湖淤積。史料記載,後晉開運元年(944)六月,黃河決口,在淹沒了今河南北部和山東西南部的廣大地區的同時,洪水開始積聚在梁山周圍,將原來的鉅野澤擴充套件為了著名的梁山泊;不僅如此,黃河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時政治軍事生態佈局的重新排列組合。據《山東黃河志》統計,1855年以後,黃河決溢成災,侵淤徒駭河45次,馬頰河7次,北五湖12次。這不僅削弱了蓄洩能力,還在平地上留下了大片沙地和窪地;惡化了氣候環境,從而加重了下游地區的水、旱災害。水、旱災害進一步造成良田荒蕪、土地沙化,尤其以黃河氾濫造成的土地沙化最為嚴重。黃河潰決之後,由於泥沙的沉積,使大量良田嚴重沙化,危害極大,實與洪水衝擊之害相當。很多地區的土地盡被沙壓,水退之後,一經微風。塵土飛揚迷漫,且五穀不生,野無青草,土質極差。

除土地沙化外,土地鹼化現象也十分嚴重。由於降雨或洪水災害,地下水位升高,在蒸發作用下,鹽分向土壤表層集結,水去鹽留,往往出現鹽鹼地。黃河決口後,黃河沿岸或其他低窪易澇地區,由於排水不暢.浸澤rì久。形成了大面積鹽鹼地。如蒲臺蔡家寨鹼地,就是因為黃河改道後河水浸溼及排水不良而形成的,其鹼土層有時深達一尺有餘。鹽鹼地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不利,鹼層淺的土地經過挑溝、翻地等方式改良後.還可以種植豆、麥之類的作物,鹼xìng較大的地區只能生長蘆葦等,再嚴重的地區只好完全廢棄。

肆虐的洪水使得人口銳減,嚴重阻礙了黃河下游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河水災不僅奪去千百萬人的生命,破壞社會生產力,而且吞沒了農田民舍等生產生活資料,使老百姓不能恢復再生產。黃河決口的當年,下游地區夏、秋兩季均絕產,只得靠截留運河漕糧維持生計。在晚清的奏摺、上諭中,黃河決口後類似“淹斃人口甚重”、“居民村莊.盡被水淹”等記載屢見不鮮。據估計,在光緒二十一年(1**5)至二十三年的連續三次大決口中,黃河下游地區死亡人數不下二十萬,且“膏腴之地,均被沙壓,村莊廬舍,蕩然無存”。當時的情景是:黃水源源不絕,前漲未消,續漲驟至,村落被衝,瞬成澤國,極目所至,浩淼無涯;災民處高地,搭蓋窩棚,暫為棲息;濟南、武定兩府很多州縣多陷巨浸之中,人口死者無數。洪水所過之處,大量土地沙化荒蕪,農民失去生產基礎;災後大量農村勞動力急劇流失,農業生產急劇退化。

一條淹沒過許多家園和夢想,也滋潤了許多沃野和希望的歲月河,這是一條負載厚重的泥沙也負重粗曠的船工號子的生活河。這條孕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母親河,已走過了千萬年歷史的變遷。在其中,它經歷了多少,看透了多少,衝來巨浪又淘盡了多少chūn秋事跡。歷史,早已無情的在它的河床古道上留下了無數歲月磨合的刻痕。定格的道道印痕中,黃河似在傾說著它的那段昔rì複雜的歷史,它擁有的輝煌與苦難共存的過去。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公的千古絕唱綿延至今。歷史不會止步,黃河水也不會停流。我們應擁有先輩的那份心、那份情感。不僅是為了黃河的治理和民族的鼎盛,同時也是為了證明我們同是炎黃子孫,同是中華人。不朽的黃河在我們身邊流過,不朽的文明在我們腳下延伸。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在歷史中迷失方向而站在黃河邊哭泣,聽渾濁的河水共和悲音。我們不拘黃河的一次次‘洗禮’,是因為我們憧憬著黃河的未來,那沉沉的歷史重擔,早已不容質疑的壓在了我們並不成熟的肩頭。我們不能讓黃河再一次展現出它在歷史上桀驁不馴的一面,再給我們甚至是給我們的下一代帶來無盡的災難和傷痛。黃河在注目,歷史在凝視,我們靜坐不得,也徘徊不得,惟有與它同行。”文青高競竟然在看完資料之後做出了一段牙酸的感慨。

“又要開始砸錢了吧!這次你想賺多少?”大管家劉欣對李基又開始擠眉弄眼。

“還是被你看穿了。這次的行動主要還是孫昌手底下的人處理,西北的林業公司和東南諸路的農墾公司要在受災的黃河下游大量圈地,有可能的話招募的流民和青壯在新開發的沙地和鹽鹼地種植改良土壤的各種速生林和經濟作物。

現在的北方沒有威脅,原來大宋朝廷指望河北地區的沼澤池塘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