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阻礙遼國騎兵南下的戰略企圖成了一個笑話。我們不僅僅要解決黃河下游流向的問題,還要徹底治理好整個黃河。綜合治理就需要將這個百年工程分解到每個流域內的村和社群級居民點,從上游到出海口,每個河段和支流的水質都要控制。
利用黃河的泥沙填平河北的大量沼澤,改為種植棉花的砂壤最好不過。徹底的將黃河的下游河道固定下來就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堅固狹窄的河道、透過黃土高原的治理保持較低的含沙量、高效的利用河水灌溉周邊農田來增產回本。
我們不僅僅要趁著枯水期在下游的河道挖泥排沙,用淤泥肥田,還要在豐水期來之前建好束水衝沙的堅固河堤。
以大名府為中心,將整個河北治理成一個沒有中低產田的聖地,這樣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改良劑。
修建河堤要用的水泥、石塊、鋼筋都需要當地建設礦場和建材廠提供,我們還要調撥一批工程機械去趕工期。
明年就可以初步見到成效了。”李基肯定的拍胸脯保證。
“話說孫昌的西北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已經看到成效了啊,黃河的含沙量比十年前起碼少了6%。”楊老闆看著資料對比贊到。
“老孫的土地,哦,不,是咱們的儲備和經營的農業土地現在有1000萬畝了吧?加上這些沿河的新淤地和改良地,超過1500萬沒有問題啊。這些緊靠黃河的鹽鹼地和沙地只要引黃漫灌幾次就可以充分洗掉土壤裡面的鹽分,黃河裡面的氮磷鉀等肥力都可以像尼羅河一樣留在兩岸的土地中了。”陳冠先看到數字以後開始不淡定了。“這樣的改造要花多少錢?過去歷朝歷代的zhèng ;fǔ都會瘋掉吧!要不是咱們有技術金手指和融資渠道,恐怕也會和這些倒黴的zhèng ;fǔ一樣燒錢燒到吐血。”
“爭取五年內回本,三十年內的投資收益在12%左右就好了,這些地搞完農業之後還可以搞工業,去工業化時代後還可以變更居民區的建築用地。土地生產力提高就靠變更土地使用屬xìng就夠了,只要配套到位,還怕沒有收益嗎?”劉欣已經喜歡上了賣地籌款的模式。
“改良地需要的物資和機械好辦,關鍵是村村通的灌溉體系就費老鼻子勁了,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人力的協調就要命了。那些大地主不會幹看著我們圈地發財,他們要是後悔,總是搗亂也討厭。乾脆我們一次xìng全部買斷所有的沿河土地,也多花不了多少錢,搞完之後賣地也都是整片的,方便很多啊;相當於錢在那些地主家裡轉了一圈就回來了,我們還少了很多事,多了不少利潤。”孫昌建議到。
“大水漫灌可以改良鹽鹼地,那大水氾濫的時候怎麼沒有提高土地肥力?”高競問道。
“要知道,有組織有計劃的利用灌溉系統洗地和長達幾個月的被水淹地可不一樣,被氾濫的河水淹沒太長時間或沖刷太猛都會導致土壤肥力的下降,我們要是想把鉅額的投資費用賺回來就要花心思把投資區域內的經濟搞好。這些改良好的土地太肥了,對地少人多的京畿路土豪們吸引力都要爆表了,到時候我們拍賣掉一部分緊靠河邊的改良田就能收回大部分成本,再利用這些土地種植棉花、大豆、小麥、大米,產出的農副產品全部都用來做興辦當地鄉鎮工業的原料,紡織、榨油、泡麵、釀酒都是很適合的產業。我們很快就能擺平新zhèng ;fǔ在當地的危機。”工業達人錢進也給出發展方向。
“大片改造成本高的蘆葦地也很好嘛!造紙工業也可以發展起來啊!這些實在是不適合種植的高地和灌溉費勁的土坡丘陵臺地都可以種植耐鹽鹼的速生林,用來造一次xìng筷子或木紙漿都很適合啊!”趙守忠立馬想到利用一切死角。
“那就這麼先決定了,孫昌的工作加點擔子,老錢的工業技校就多出點血,把老家在黃泛區的學生都派去興辦鄉鎮工業。我們再討論一下1941年的zhèng ;fǔ預算和建國後第一個五年規劃的重點專案”李基將話題轉向其他問題。(未完待續。)
第164章 政權穩定過渡
穿越眾控制的華夏帝國爆發了驚人的效率,在建國當年就大規模的裁軍減支,財政結構一改故宋的三冗現象。
裁汰的禁軍老弱都塞進了移民戰略的隊伍,有的到相當於地方建設兵團的原廂軍體系混飯吃,有的到急需勞動力的南方種地,有的到西北大量徵召工人的工廠做工。
大量沒有實際貢獻的非技術官員和必要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