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自然瞞不過穿越眾,看到眾多合作伙伴建議合作開發摩鹿加群島的請求穿越眾自然不會無動於衷,立即推出了一個龐大的覆蓋整個東南亞的百港建設計劃。(未完待續。。)
第174章 跑船圈地和撬開佛國大門
“船長,這就是室利佛逝的東部邊境嗎?咱們就是要在這裡建造一個新港口?”
“就是這裡,我們的船已經沿著婆羅洲北部海岸航行了三天,就是這裡。”放下望遠鏡的船長指著一片沼澤地和河流出海口說道。
實際上這片荒蕪的海灘就是汶萊灣,後世富得流油的汶萊這個時空還是一片沼澤地和原始叢林。
“這裡怎麼建港口?水太淺了,河口的水位只有4米深,漲潮時也不會超過三丈,我們在這裡建港口誰會來貿易?這裡僅僅只能建造一個小漁村!”
“這是中央的命令,我們也只是打工的,不管能不能建大港口,我們只要圈地就好了。這個大島剛剛繪製完沿海輪廓圖,內部幾乎就是一片空白。也許這個小海灣後面的深林裡面有金礦也說不定呢!你沒聽說三個月前的那個幸運兒在呂宋島圈了一塊有金礦的地,一下子就發了。”
這片海灣沒有金礦,但是有比金礦更值錢的液體黃金——石油。
12世紀的東南亞擁有後世所沒有的的優勢,那就是人口數量稀少,穿越眾可以大張旗鼓的跑馬圈地。這些未來價值百億千億的土地和空間現在都是一片森林和沼澤。
一塊擁有礦產和豐富森林的土地沒有人居住,或者居住的是沒有自保能力的土著。按照資本的屬性和貪婪,無論怎樣的暴利都無法體現這種圈地的暴利。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年產值超過200億美元,40萬人口每人可以分到5萬美元的人均gdp。這種驚人的財富效應在全球化和石油時代來臨之前是不可能出現在一個只能依靠可憐的農業漁業維持生計的地區的。
因此明明知道這裡未來財富聚集效應和資源豐富的穿越眾怎麼可能忘了。自然要派遣自己人先來這裡圈地,以免合作伙伴或者其他國人圈佔了這片寶地。
這裡就是室利佛逝和馬來人土著生存交鋒的婆羅洲。這個世界第三大島面積廣闊但是荒涼,資源豐富但是人力稀少無法開採。簡直和南極的屬性差不了多少。這裡的土地因為大多數都是地力匱乏的熱帶雨林磚紅壤,熱帶常綠雨林下發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佈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後者主要分佈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鬱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在高溫多雨的影響下,熱帶雨林地區的風化作用強烈,令到土層特厚。而各種形成土壤的過程也很快速及徹底。
在這種環境下,過量的雨水,帶來強烈的淋溶作用。溶解並帶走差不多所有可溶解的礦物,如鉀、鈉、鎂、鈣等的鹽基,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養分而變得貧瘠。
另一方面,那些不易溶解的礦物。相對地集中起來。最常見的殘留礦物為鐵氧化物。使土壤顏色偏紅,因而名稱叫做磚紅壤;另一種常見的殘留礦物為鋁氧化物,特別是鋁礬土,通常使土壤顏色偏白。這些礦物甚至會膠結在一起,形成不透水的硬碟。
熱帶磚紅土之上為枯枝落葉層,但完全分解而形成的黑色腐殖質卻不多。在熱帶雨林中,樹木以及其他各種植物和動物死亡後倒在地上,在溼熱的氣候下。昆蟲和細菌快速地分解著它們的機體組織,把它們變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但是。這裡猛烈的降雨會把其中大部分的營養物質沖走,結果是土壤變貧瘠。
貧瘠的土壤上竟然生長著種類繁多的植物,想想都叫人驚訝!
枯枝落葉層其下為土壤的表層,,不但可溶礦物盡失,就是泥土顆粒也被分解或沖走,只殘留下鐵或鋁的氧化物。
再下為澱積作用為主的部分,在大量雨水下滲影響下,亦受到淋溶作用的影響,因而使和表層的性質接近,分界線並不明顯。一般這層會有較多的鐵氧化物,顏色較深或較紅,以至有鐵質的硬碟出現。
相對來說,這層的底部和母質層的顏色較深,因部分土壤顆粒及鹽基會在此處積聚。但更多的礦物,但被下滲水帶進地下水流失。
在這種和石頭地沒什麼區別的土地上不可能發展出發達的農業,土著部落就算知道種植水稻比打獵更能養活人口也沒辦法產業結構升級。
室利佛逝也是在這種和中國對北方遊牧區的感覺一樣的尷尬中放棄了向東擴張佔領馬來人地盤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