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2 / 4)

甚至立身立言立德的希望。

五位穿越眾的得意高徒已經在短短3年的時間裡成為了年收入過千萬的高富帥。因此都成為了眾多辰基書院前輩和後輩的學姐學妹的眼中的鑽石王老五。

很多原本耕讀傳家的大地主家庭在看到和辰基一起發展的支付速度如此之快,都將家中的庶子和女兒送進書院,出來之後都成為了宣傳機器和社會分工的主力。幾乎每個畢業生都可以當師級高階職稱技術人員,專科和職業學校出來的起碼5級工。

入學前彷彿天文數字的學費在助學貸款面前也很easy,參加工作半年就能連本帶利還清助學貸款,助學貸款的年利率雖然高達8%,但是基本都滾入助學基金,幫助更多的學弟學妹去了。

在大宋的對外貿易中,(未完待續。)

第160章 人才下海與一億中產(續)

ps:  對不起諸位讀者,我不知道vip的存稿箱不能連續修改內容,剪下的存稿沒有來得及儲存就上傳了,辛苦寫的下一半隻有重新開一章。因此159章只寫了一半,現在補上。

高薪和極大的等級收入差距就是穿越眾學習社會主義先進的按勞分配薪酬體系的結晶。辰基集團內的收入提高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關鍵是體系外的成績值得大書特書。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掌握軍權的貴族和官員掌握資源分配的權利,商人和其他的技術職業是沒有分配資源的權利的。辰基集團和帝國高層密切的關係和強大的輿論公關效果推動繳納鉅額稅費的商人可以獲得爵位和實際權利的舉措深刻的改變了官本位的主流價值觀。

除了讀書科舉做官和祖輩恩蔭高官舉薦之外,工匠可以憑藉創新發明成為技術官員,商人可以成為各個地方的行業商會領袖或有包稅權的大豪商,進而成為新興的工商業貴族,享受和戰功、政績等於國有功辛苦多年換來的爵位一樣的特權。

財富才是官員追求的最終目標。君不聞“千里為官只為財”的古訓?既然不用十年發奮苦讀、辛苦競爭科舉去當官也能發財,幹嘛要去擠獨木橋?

在穿越眾的努力下,民間和官場中的人才很多都立志從當大官到當鉅富了。先進的生活設施和現代的生活方式都要天文數字一般的財富,一個純白陶瓷抽水馬桶要價相當於5000斗大米的價格。一床蓆夢思要價7000辰基錢,一套標準的辰基新人員工三人家庭福利房造價20萬辰基錢(這裡面的水分很大,請參考學校宿舍)。高階物業管理,通自來水的供水網管系統,大量方便的社群上門醫療服務、定期體檢,棋牌室,社群圖書館和小學。高階富豪區還有更好的生活設施,諸如蹴鞠館、馬球館、游泳池、花園、桑拿浴室、商品豐富的小超市等等。

這些先進的設施足以吸引所有大宋帝國的人,不管你是高官還是貴族。沒有人能抗拒這種優質生活的誘惑。只要有錢就能實現入住的目標。

這種引導金錢至上的手段雖然稱不上最好,但是用來對付沒有經歷過現代生活消費品廣告洗禮的大宋帝國民眾而言已經足夠了。

社會風氣的改變十分有利於更多的人才投入下海經商和技術工作。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一些沒什麼權利的冷清衙門小官員都有辭職,和穿越眾合作。利用自己經驗、人脈、技術、家族勢力幫助穿越眾開拓市場,公關合作夥伴難以拿下的大專案和關鍵負責官員。有些下海的官員幾乎一夜之間就成為了鉅富,身家過10萬貫的不在少數。

各種嚐到甜頭的人才們主動的言傳身教現身說法的情況下,下海的社會風潮已然興起。不下於20世紀8、90年代的全民下海風潮。

————————————————————————————

“你別總是想建立什麼紡錘形的中產階級社會了。這不現實啊!中產是什麼你知道嗎?”劉欣對小資情調十足的高競說道。

“不知道?我就是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怎麼可能不知道!”

“你就別提你那水分多多的出身了。家裡有車有房就算中產嗎?照你這麼說70年代有福利房和腳踏車的也算中產家庭了?國際上對中產家庭是有明確定義的。什麼叫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或中產階層),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或階層);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