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3 / 4)

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物件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也就是說起碼家庭人均年收入要超過10噸大米的售價,你家那父母貸款按揭的房子還用了你爺爺奶奶的棺材本,車子也不過10萬塊的國產貨,也好意思自稱中產”趙守忠笑著調侃到。

“你在穿越前也不過是個年收入不到3萬軟妹幣的**絲,有什麼資格說教?中產對於我們來說僅僅只是獎勵新晉員工的標準,但是要普及到整個社會我看沒有30年夠嗆。大宋有多少人你知道麼?不算夔州路等雲貴川西南邊境地區的無人管理的羈縻州和江南地區深山老林中的那些名義上屬於國民實際上毫無可能成為中產階級的少數民族與逃荒客戶民眾。有記錄的在黃冊上的戶籍管理人口就有1。2億。算上逃重稅避勞役而隱匿的人口和豪強家族內部不公開的家生奴等隱形人口,起碼1。35億。如今西夏歸了大宋,人口自然也暴增400萬,加上移民東夷島和日本、高麗、耽羅、大理吐蕃的近百萬移民,我們大宋帝國治下的人口就有1。4億,不管是橄欖型還是紡錘型社會,中產的人口比例起碼要超過60%。

也就是說,算上未來的人口增長率,30年後帝國的治下人口起碼1。8億,我們要在30年內催生出一億多的中產人口。按照收入購買力平價計算,相當於把現在人均3200國際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提高到3。2萬國際美元。你清楚這是什麼概念嗎?這相當於保持30年的8%的人均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這個數字需要起碼15%的gdp年複合增長率。”劉欣不愧是會計協會的領袖,資料張口就來。

“在幾乎處於農業社會的12世紀,我想這個數字在我們推動國家資本主義計劃經濟的工業化過程中很好實現。基數越低,開金手指後的增長率就越可觀,不是嗎?我們的資產增加年複合增長率不知道各位算過沒有,十年的時間增加了幾乎1000萬倍。也就是說年複合增長率500%啊,年複合增長率5倍有木有?

我們的合作伙伴的資產年複合增長率最低都有200%(顯然是種地的,加入時間長),最高的都有1000%的(顯然是外貿的,加入時間短)。30年8%的收入增長能說出口嗎?你看過蘇聯一五計劃到三五計劃的經濟資料嗎?1928…1975年,蘇聯經歷了快速增長的時期,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據西方估計,1928…1940年,蘇聯年均增長5。8%,這在當時是非常快的速度。1950年,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國的發展速度快,這期間蘇聯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8%,而美國只有3。3%,這可是西方的資料。技術和資源才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是人均資料的決定因素。我們可以提供21世紀以前的所有技術,這個對12世紀的世界而言和外星人提供給21世紀的美國一個空天母艦戰鬥群達到的促進技術飛躍是一回事。

只要資本丰度和分工水平達到對應的水平,人均收入的增長率達到30%的年複合增長率也不是不可能的。”李基不得不出來提醒所有與會人員。

“那就定了,我提供資本(鈔票和流動速度),老錢和老孫等技術達人提供技術和人才。用不了30年就能實現全球化的繁榮了,中產階級一個億隻是小菜一碟。”陳冠先揮舞了一下新分到的板磚大哥大說道(穿越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實驗室製品,原來的手機早壞了,配件都是大宋的本土生產的黑科技產品)(未完待續。。)

第161章 殖民南洋的前提就是開發江南

“開發江南的成本比移民南洋高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如果不搞定江南這種瘴癘橫行的亞熱帶區域怎麼征服更難征服的熱帶地區?”吳祈說出移民的難點。

“這不是成本的問題,而是我們未來實施人口戰略的問題。錢我們有的是,但是居住在戰略位置的人口就很不足了。東夷島作為最重要的第一島鏈關鍵節點,我們的可靠下屬加上控制的公司契約移民,總共也不到10萬,這個數字和21世紀2300多萬的數字相比簡直就是可以忽略的。

要想拿下南洋,就要先拿下居住條件較好,有一定文明程度的五個南洋國家,室利佛逝和吳哥都太大,不適合我們現階段人手嚴重不足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