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有收益的,負債(存款和拆借資金)實際上一直都在穩定的跟隨股票和出借給廣大投機者形成的資產而增加。股息收入和利息收入遠遠超過支付給儲戶的存款利息,利潤豐厚自然信用擴張的更快,在會計報表上,他們這些錢莊票號的賬目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一旦出現危機,大量持有的股票和借出給投機者的貸款無法變現和追回,他們的資產就會大幅縮水,幾乎一夜之間就資不抵債了。儲戶的存款和拆解來的資金都是優先序列要償還的,危機爆發前幾天之內,各個錢莊票號的賬戶就被大額儲戶和拆借源頭的大銀行提空了(實際上背後的大部分出資人都是穿越眾及其合作伙伴)。等到訊息傳遞落後的(沒有無線電)各個錢莊票號意識到擠兌不可避免的時候,他們只有坐等死路一條了。
穿越眾自然樂於看到死對頭的垮臺,但是民眾在錢莊票號的損失還是要控制的,每天都有員工在各個錢莊票號周圍宣傳《破產法》等法律,勸說小儲戶不要去擠兌鬧事,搞得自己被踩踏弄傷得不償失,自己的存款很有保障,要相信國家,相信政府,只要聯合起來,公訴那些錢莊票號的股東,在無限責任清算債務之後就可以拿回自己的存款。甚至還有穿越眾組織的救援隊在各個錢莊票號門口搶救為了擠兌受傷落水(不少錢莊票號門前街邊就是河道)的小儲戶。
組合拳的最後幾招就是在報紙上大量分析無限責任的利弊,舉例說明有限責任的利弊,鼓勵各家各戶到利息較低但是有監管有政府背書,風險較低的大銀行存款信託。在各地展開了一輪普及金融法律常識的大潮,組織起數百個討債公訴團和各個世家豪門打官司,要求賠償應得的存款本金。
到了1951年年初,各家豪門要麼就是分家來躲避無限責任,要麼就是傾家蕩產的賠付無限責任帶來的債款,要麼就是主要決策人和當初簽字的家主家老們蹲進監獄。
不管怎麼說,穿越眾的目的圓滿實現了。(未完待續。。)
第191章 金融領域的大豐收
1950年底,在危機前後賺的盆滿缽滿的穿越眾清點了收穫。兼併了七百多家錢莊票號在各個城鎮的網點和鋪面,得到了2000萬買進實際市值2億資產的諸多上市公司股票(超跌之後的抄底才是王道啊),同時洗劫了四十多家保守勢力和大地主世家門閥的地窖和寶庫,在法院拍賣會上大肆掃貨,只用了2億就購買了(這個時候只有穿越眾有錢買這些被法院強制查封和沒收的用於償還錢莊票號債主和儲戶的資產)估值3億的房產鋪面、10億的耕地地礦山、5億的古董字畫珍玩寶貝。這種合理合法合規的抄家簡直讓眾多穿越眾及其合作伙伴爽到不行,進一步強化了凝聚力和對李基的信心(不團結不行啊,誰要是不聽話,就是下一波的細節物件,穿越眾只要在危機前漏掉通知你,你就破產了)
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兩萬多名在錢莊票號工作過,有一定經驗的從業人員和管理者,這些人才是李基和穿越眾重視的根本,他們在李基眼中,遠比那些動產和不動產重要。只要得到被迫下崗的中層和基層人員這些人才的忠誠和支援,壟斷徹底的穿越眾金融帝國就可以最終建立起來,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流動性控制者。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梅耶;羅斯切爾德
就像老羅說過的,關鍵詞在於控制。而不在於發行。這個目標不是有錢或有權就能做到的,只有發行源頭壟斷和人才壟斷雙壟斷才能實現。
羅家透過控制英國國債的承銷和發行,控制了大英帝國的發鈔銀行。但是他沒有壟斷所有國家的發鈔權。自從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被美元取代之後,當年的馬仔摩根、洛克菲勒僅僅幹了幾十年就成為美聯儲大股東在世界市場呼風喚雨時羅家就從不在乎法律的第六王室(歐洲英、法、德、俄、奧匈五國王室)變成了隱形者,幾乎消失在世人面前了。得到像摩根和洛克菲勒等人才的效忠之後,羅家就高枕無憂了,退居幕後的好處全部到手,同樣得到了美國的發鈔權,有他們在臺前擋槍。自己躲在幕後數錢,豈不快哉?幹嘛事事都要自己操心?
大宋帝國的鑄幣權掌握在三司管理者的手中,與其說是一種權力不如說是一種負擔。鑄幣不僅僅沒有收入。反而一不留神就會給政府帶來鉅額虧損。仁宗、英宗、神宗六十年年間,前宋朝廷鑄造了一億八千萬貫銅錢,按理說鑄幣宋收入巨大無比,但是虧空的數額竟然高達2千萬貫之多。原因竟然是鑄錢的購買力竟然還支付不了鑄錢的成本。
可見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