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經濟系統的官員們成本控制的水平差到什麼程度。而廣大的鄉紳地主和有經濟頭腦的民眾大量的銷燬銅錢。熔融之後用所得精銅鑄造銅器。獲利竟高達10倍。
穿越眾在建國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前面章節有介紹),大量透過新技術開採出來的銅礦成本極低,在私下鑄幣上幾乎滲透了所有的錢監和主管部門,透過機器在銅板上衝壓和流水線生產,幾年間生產了8億貫銅錢(這還是控制規模,避免引發通脹,同時需要大量沉積在辰基銀行做保證金的結果,銅料還要大量用在工業領域做原料)。
不差錢的穿越眾差的就是人。而且是可以在現代化的銀行工作的基層人員,大批書院培養的高階經濟人才在各地擔任的都是管理者。分身乏術,顧不過來。總不可能相當於現在財經院校高職高專水平人在清末當櫃員吧,基層力量的缺乏使得大量業務被有背景、有地方勢力支援的門閥學習穿越眾銀行新開的錢莊票號搶走了。此時大仇得報(搶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的老話不是空話,穿越眾再大氣也擋不住底下人的怨氣),斷送了這些死對頭的生路,挖牆腳幾乎就是在已經倒掉的牆上挖自然酣暢淋漓。
此時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新式大銀行自然開始了擴張的道路,一口氣在結束對新招募的員工培訓之後開設了2000多家分行和支行。辰基銀行及其控股的金融機構自有的3000多網點加上原有的10幾家合作伙伴開設的現代化銀行的800多家網點和新開的500家網點(自己吃肉,小夥伴們也要喝點湯,人才不能一口獨吞了,總要分點合作伙伴,危機中小夥伴們的配合也是成功的關鍵。),實現了全國每個超過5000人的大居民點的無死角覆蓋。
不光得到了無數新產業和人才,金融行業的核心資產,也就是信用等無形資產增加的幅度遠遠超過了有形資產的增加幅度。這次危機摧毀了脆弱的錢莊票號和傳統門閥的信用,讓無視風險,堅信自己可以和穿越眾抗衡的投機分子們徹底消失,廣大民眾如夢初醒般認識到了誰是強者,過去建立在土地、人脈、家族歷史和血統上的門閥信用還比不上擦屁股的廁紙(建國新推廣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廉價到幾乎和草紙一樣的廁紙解放了富裕的中產家庭民眾的屁股,代替了歷史悠久的廁籌)。只有國家背書,有嚴謹合理的監管,有巨大經濟實體和無數人才精英支援的大銀行才是安全的資產管理者,沒高利息但也沒有高風險啊。
根據穿越眾內部的評估,這一波危機之後,辰基系的金融機構名下的無形資產的增值幅度超過了動產和不動產3倍。劫收了眾多門閥世家的實體財富的同時也劫收了其勢力範圍內的民眾的信任和強者崇拜。業務的客戶數量和準客戶數量增加的和網點覆蓋面完全不成正比。
十年前,穿越眾就在新京建立了華東地區的金融網點,但是十年來僅僅將網點拓展到人口20萬以上的幾個太湖邊的大城市,深受地方勢力的排斥和擠兌。這次接受對方網點之後,覆蓋面在華東地區深入了各個縣城,客戶數量增加的幅度一個月內達到驚人的3000%。這些在清算過程中拿到錢的儲戶再次光臨換了東家和名字的原來導致自家差點破產的各個銀錢鋪子自然會有一個猶豫期和陰影期。雖然僅僅只是裝修了一下劫收的各個門閥錢莊票號鋪子,培訓了一下人員,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儲戶就像擠兌一樣前來排隊存錢,幾乎短短一個月內,原本那些錢莊票號的儲戶就悉數成為了辰基銀行及其合作伙伴們的正金等銀行的客戶。
這種無形資產和市場雙增長的局面則要歸功於眾多報紙和宣傳渠道。穿越眾和合作夥伴控制的各地娛樂業場所就是最好的宣傳視窗。一個劇場和茶樓傳播出來的小道訊息遠比報紙上鼓吹的要有效果。所以報紙上僅僅只有普及常識的講座或故事形式的連載文字,正真促使人們將好不容易從法院拿到的存款本金轉存到辰基系眾銀行的功臣還要數那成百上千的流言散佈者(多數都是在銀行得到好處的職工和親屬等免費義務宣傳員)。
穿越眾的眾多銀行經理和代理人在各地法院的錢莊票號股東資產拍賣會上一擲千金,大肆掃貨的現象也給了眾多儲戶信心,給參與拍賣的很多本地富戶和旁觀市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原來大城市來的銀行經理們這麼有錢,幾百萬就像兒子的小名一樣隨口就喊出來了。現代化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利息自然不會像不規範的舊式高利貸錢莊票號那樣高。江浙一帶的錢莊票號基本都是每年20%的貸款利息,10%的存款利息,而穿越眾則為了利用好手中的這個殺手鐧,逼死地下錢莊和高利貸,採取了5%的存款利息和8%的貸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