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興大發的趙守忠直接在參加大橋落成典禮上無恥的抄襲了太祖詩詞,並強調在未來的30年裡,3000多公里的可通航長江干流上將修建100座大橋。聽到這個訊息的眾多參加典禮的官員和參與建設的老闆們再次被帝國的財大氣粗震驚了。一座造價過千萬的跨江大橋就足以載入史冊了,100座那就是十幾億元的巨資,就是憑空建立一座都城級別的100萬人口大城市也差不多夠了(盈利能力可觀的專案都能貸款和分期付款,每年收過橋費都可以收到手軟的大橋專案光是必須運營10年回本的強制性要求就讓無數唯利是圖的承包商退散了,和其他市政工程專案一樣,相比其他的製造業和商業專案,市政工程的微利實在雞肋,只能甩到國資局名下管理了。)
事實上,未雨綢繆的花錢搞好基建和配套設施建設比出了問題再去花錢要省的多,不一定要等到經濟規模發展到渡輪搞不定的時候才去建設大橋,先建設的好處極大,例如積累了經驗(越早建設,技術積累越雄厚)、減少了成本(主要是徵地成本,物料和人工倒是小頭)、延長了設施壽命(到不符合要求的時候。比如超載的時代來臨時早建設一年就多用一年)、提升了周邊地產價值(和修地鐵後周邊房價上漲一個道理)、加速經濟發展(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對整個城市的總體競爭力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這些市政工程雖然沒有什麼利潤,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就像看上去不掙錢的教育事業,收益都是在後期成滾雪球式的複利增長。根據資料統計,每在這些公共服務設施上投資一元錢,其有效輻射範圍內的每個居民增收減支效益就能達到每年0。5元。以共同溝為例,一段造價為2000萬的共同溝建成之後可以以極低運營維護成本運轉100年,期間節省的重複建設開支高達100億。就算100年的維護要花3000萬,怎麼算這筆投資都有4%複利了。保持100年的複利是可怕的數字,如果以收益來支撐維護費,計算結果更誇張。複利的增幅超過6%。
當然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越到後期就越貴,在石板路的時候挖溝100元。鋪上水泥就需要200元。鋪上混凝土路面再挖開就是1000,鋪上瀝青的路面後再挖溝復原可能就要5000了,越到後期省錢的效果就越明顯。
算上環境汙染和施工事故造成的損失就更可觀了,要知道隨便一個管子挖破了都會導致整個街區乃至城區的某一種公共服務或重要網路中斷,這種損失可是很難統計的。
再比如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統計,每天堵一個小時,一條路上的乘客就相當於損失了一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或休息時間,加在一起就有可能達到數千工時的損失。一年下來就是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工時的損失,對於社會而言簡直就是災難。若某條道路被堵住了。某輛車有重要人物或身負重要任務的人行程被耽誤了,造成的損失將有可能產生數以萬計的損失。
一條路的擁堵得不到治理,相當於一年社會損失數千萬元。隨著人均生產力和薪資的提高,這種損失會越來越大,而且這些損失若沒有產生,創造的效益迴圈往復,日積月累下來的複利增長產生的財富則更為驚人。
城市化就是一種社會的成長,和小孩長大一樣,會產生各種疾病和危機,穿越眾不是扁鵲,而是洞察未來的扁鵲的大哥,自然要事前控制,為了最高速的推動帝國的發展,穿越眾什麼阻礙都會爭取消滅掉,什麼規劃都力爭又快又好,從來不計較專案的開支和數量,完全把多和省扔到一邊,追求的是更高階的一個壟斷企業或大專案頂的上幾百上千箇中小企業和專案,絕對都是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腦殘粉。(未完待續。。)
ps: ; ;扁鵲是盡人皆知的神醫,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扁鵲的兩個哥哥也頗懂醫理。
一天,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 ;3 ;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
扁鵲答:“我的大哥醫術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 ;”
扁鵲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的時候,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剷除病因,反而覺得他的治療沒什麼明顯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的時候,看上去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能在我們鄉里流傳。而我扁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