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公立醫院的支出都是來自財政的年度固定比例撥款,也就是說隨著財政的收入增加,醫院得到的撥款也一樣同步增加。大部分的省和地級市醫院都能瓜分對應級別地方財政每年3%的預算額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來填補病患12元公積金到200費用之間的醫院賬戶赤字的。加上其他的公共衛生和醫療開支總計能超過5%的預算額度,這可是一筆鉅款啊。
才過不惑之年的吳祈幾乎每天都在和李基等人打擦邊球,不停的依靠高階的醫療保健、養生、療養產業在富裕階層中圈錢,幾乎每個高階娛樂和消費場所都擁有吳祈的影子,到處佔便宜的吳祈自然有佔便宜的本事,大把的老闆富豪願意花費重金來傾聽吳祈的養生課和接受吳祈學生的服務。要說斂財的本事,吳祈可能趕不上劉欣和王能等資本運作的高手,但是斂財的熱情,其他人拍馬難及。
大批的得意門生一邊兼著醫學大師的本質工作治病救人,一邊到處演講授課圈錢,得來的門票錢都被吳祈建立的帝國醫學研發基金會、帝國醫療保障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吸乾’了。
後世一場演講百十萬很正常,隨便一個頂著大師名頭的傢伙出場費都能拿到好幾萬。幾百個權威教授一年組織個3000場,賺個幾十億一點問題沒有。但是吳祈可不是傻瓜,正經事都忙不過來的師生哪裡有時間去搞這個,所以出面的都是那些口才好,動手能力差的師弟們。本事高的大師兄都在忙著做手術救人或者夜以繼日搞研究,拋頭露面的事務都甩給了成績吊車尾的那些吳祈另有任用的‘人才’了。
資金充裕的吳祈自然就精打細算的辦起了一大堆私人參股但是不管理的貴族私人醫院來圈錢補貼這些每年拿出巨資贊助公立醫院的基金會了。
解決了治病難和沒錢治的問題後,那句老話也就失去了出現的機會了。(未完待續。。)
第226章 《原住民法案》(上)
第226章 ;《原住民法案》(上)
‘治療任何疾病都需要這種疾病能對人類產生持續的傷害,如果治理國家的危機就像治理疾病一樣,那麼最好的治理辦法就是在做好日常保健的同時,消滅萌芽狀態的危機。’吳祈在一次常務會議中重複了自己的觀點。
“對待國內的問題,我們都很有處理經驗了,診斷治療基本都很及時完美,但是對待國外的問題,我們雖然擬定的詳盡的計劃,但是還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白佳同志都長白頭髮了。”趙守忠看著吳祈手中申請更多進口屍體配額的報告點了一下困難。
“老吳的報告很專業,每一分錢都清清白白,可是屍源不夠的問題你不能總是靠購買海外的奴隸和囚犯屍體來解決啊。隨著外科醫學的發展和醫師群體的擴大,屍體缺口總會越來越大,每培養一代醫師和手術人才都要大量的屍體。縱向來看,需求越來越大,而供給會隨著全球化和帝國經濟擴張,社會越來越文明,將越來越少。如果到了廢除死刑的人道主義時代,這個缺口就會爆炸的。我們的發展速度算下了,可能還用不了50年,地球上也許就沒有奴隸和死囚了。”王能想了想,只好婉轉的表示反對。
“一碼歸一碼。我們對老吳的支援還是一如既往,不過你也得開源節流一下啊,屍體又不是大白菜,除了極個別少數民族。地球人都是崇尚土葬和全屍的。開源的難度很大,簡直就是和主流生死觀世界觀人生觀抗衡,你還是考慮一下節流嘛。你的這份申請。有沒有考慮海外那些奴隸販子和法務人員的心情,要是擴大配額,或者減少打擊走私屍體,導致的屍體價格暴漲會讓多少弱勢群體死的不明不白?”劉欣立馬用經濟學思維堵住吳祈的話頭。
“我想到一個點子,節流的事好辦,除了毛髮和毛細血管,我們的技術已經可以生產高度模擬的教學模型。在除了實體解剖現場教學之外的場合就用不著真屍體了,既減少教學中的浪費又降低了買屍體的開支。開源的話,也有很好的物件。用吳祈的話說。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就像致命的病菌和病毒,少數的存在和產生可以保持國家免疫系統(公檢法系統)的活性和效率,太多的話就會損傷元氣,甚至危及國家存亡。我們每年處決的死刑犯數量自然是越來越少越好。這是我們的追求建立人間天國的目標之一。也側面印證了我們治國有道,保健得力嘛。吳祈找更多的屍體就像一個人找更多的病菌病毒的屍體來自我植入,產生抗體的製備疫苗過程,當然要去那些病菌病毒最集中的髒亂差的環境找了。
在本時空,還有哪裡的環境差的過歐洲的城市和熱帶的原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