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3 / 4)

小說:神話三國 作者:老是不進球

……

聞說陳群到訪,陶謙又驚又喜。他看看在座的陳珪父子:“漢瑜,元龍,他大概是衝著你們父子來的吧?我陶謙可沒這麼大的面子。”

陳珪連忙欠身道:“使君客氣了。使君忠於朝廷,守土有方,賢名傳播四海,豈是愚父子所能比擬的。”

陶謙哈哈大笑。今天可真是雙喜臨‘門’,一向不怎麼和他親近的陳珪父子突然來訪,還沒說幾句話,到彭城幾個月也沒有主動拜見他,甚至他去拜見都不見得能如願的陳紀又派兒子來見,真是雙喜臨‘門’。陶謙沖著別駕麋竺點了點頭:“子仲,陳君父子在此,我不能失禮,勞煩你代我去請陳小君。”

麋竺起身領命,下堂去了了。時間不長,引著陳群走了上來。陳群已經聽麋竺說了,沒有先拜見陶謙,而是先向陳珪行了一禮:“沒想到漢瑜先生在此,未曾準備名刺,死罪死罪。”

陳珪微微一笑,欠身還禮:“小友相貌堂堂,氣質出眾,太丘先生若在,必然欣慰後繼有人。”

“先生過獎。賢父子在此,小子資質醜陋,焉敢放肆。”

見陳群和陳珪如此客氣,陶謙心裡有些不痛快,臉上的笑容也有些不自然,卻不能發作。他出身寒‘門’,少年喪父,放‘蕩’無行,後來被同鄉甘公賞識,嫁之以‘女’,又供他讀書,他這才走上仕途。像他這樣又沒有家世,又沒拜過名師的人,陳紀、陳珪這樣的世家是看不起的。他們能上‘門’拜訪,已經是給他面子了,這點冷落,他也只有忍著的份。如果出言不遜,他們拂袖而去,他的名聲可就臭了。

等陳群、陳珪客套完了,陶謙這才強笑道:“今日諸位賢人一起到訪,我這刺史府也是蓬蓽生輝啊。不知二位賢人有何指教。”

陳群知道陳珪也剛來不久,連忙說道:“漢瑜先生請,小子正好洗耳恭聽。”

陳珪也不客氣。潁川陳氏雖然在士林中名氣很大,可下邳陳氏並不比他們差。現在又是在徐州,他可以算是地主,年齡又長於陳群,那當然不能讓一個後生看了笑話。

“使君,曹‘操’圍城數日,土堰已成,雖然還沒有蓄水,卻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戰禍一起,勢必生靈塗炭,使君拳拳愛民之心,必受損傷。珪不才,願使君從長計議,另想良策。”

陶謙眉頭一皺,臉‘色’沉了下來。

曹‘操’圍城數月,前來勸降的人一撥接著一撥,他已經不勝其煩。但陳珪這樣的人一直沒有出現,所以他還抗得住,現在陳珪也這麼說,是否表示徐州的世家大族已經統一了意見,不肯跟著他一起對抗袁紹、曹‘操’了?沒有了徐州世家的支援,僅憑他一個人,是擋不住曹‘操’的。

“不知漢瑜先生有何良策教我?”

“議和。”

“是議和……還是議降?”

“當然是議和。”陳珪笑笑:“使君本是漢臣,一直未曾有叛離之意,向朝廷求援,哪有投降之意?”

陶謙愣住了,不解的看著陳珪。

陳珪神態從容,笑容滿面:“據我所知,使君曾經在皇甫太傅麾下與羌人作戰。如今皇甫太傅坐鎮洛陽,使君坐鎮徐州,都是為國守土。徐州有難,難道皇甫太傅會坐視不理嗎?”

陶謙這才明白陳珪說什麼,但是他依然大‘惑’不解。陳珪不僅是儒‘門’中人,而且和袁家關係匪淺。陳珪的伯父陳球曾經參與政變,謀求剷除閹豎,是有名的黨人。陳珪和袁紹、袁術的關係都不錯,特別是袁術,起事之後,三番五次的來請陳珪。

他怎麼會勸我重歸朝廷,不會是反話吧?

陶謙一時猶豫,撫著鬍鬚,眼神閃爍。

陳珪不緊不慢的說道:“袁紹以為袁太傅報仇為名,以儒‘門’領袖自居,起兵山東,天下響應者甚眾,卻不代表所有人都支援他。使君守徐州而不附,我等雖然只是一介匹夫,卻也不敢不問是非。袁紹謀兗州,殺劉岱,袁術謀揚州,攻陸康,哪裡還有儒‘門’領袖的風範?如今又謀徐州,我等如果坐視,劉岱、陸康先鑑在前,覆滅有日。當此緊急之時,還請使君當機立斷,向朝廷告急,請求援兵。”

聽了這話,陶謙鬆了一口氣。看來袁紹、袁術的所作所為並不是沒有反對意見。

“朝廷……能出兵嗎?”

“能。”陳珪斬釘截鐵的說道:“袁紹起兵,並沒有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就連他的冀州牧都是自說自話,從未得到朝廷的任命。他攻擊青徐,是叛‘亂’,使君守徐州,是為國盡忠,朝廷焉能坐視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