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後周梟雄錄 作者:換裁判

”李太后也不多說話,只安排郭威去為劉承佑發喪,然後找舊日的大臣們商量該立誰為新君。郭威唯唯諾諾而出,立即安排人行事。

太師馮道這個著名的不倒翁先來了。郭威看見他,和以往一樣下臺階去叩拜,馮道居然接受了,郭威心裡老大不舒服,心想我這番領兵入京,何等威風,你馮道一個老匹夫,我給你三分顏色,你居然就想開染坊了。偏偏馮道嘴上還不肯饒人,冷笑著說:“郭將軍這次入京,真是不容易啊。”說完就撇下郭威去見太后,把郭威氣得夠戧,要不是這戲還得繼續演下去,估計早就派人衝進宮去,把馮道連太后一併殺了。

→虹→橋→書→吧→。

第53節:第六章東京稱帝(2)

馮道和太后商量了半天,擬出了一道懿旨:

維高祖皇帝,翦亂除兇,變家為國,救生民於塗炭,創王業於艱難,甫定寰區,遽遺弓劍!樞密使郭威、楊邠,侍衛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親承顧命,輔立少君,協力同心,安邦定國。旋屬四方多事,三叛連衡,吳蜀內侵,契丹啟釁,蒸黎恟懼,宗社阽危。郭威授任專征,提戈進討,躬當矢石,盡掃煙塵,外寇蕩平,中原寧謐。復以強敵未殄,邊塞多艱,允賴寶臣,往臨大鄴,疆場有藩籬之固,朝廷寬宵旰之憂。不謂凶豎連謀,群小得志,密藏鋒刃,竊發殿廷,已殺害其忠良,方奏聞於少主,無辜受戮,有口稱冤。而又潛差使臣,矯齎宣命,謀害樞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等。人知無罪,天不助奸。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前復州防禦使王彥超,前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威,護聖都指揮使白重贊、索萬進、田景鹹、樊愛能、李萬全、史彥超,奉國都指揮使張鐸、王暉、胡立,弩手指揮使何贇等,徑領兵師,來安社稷。逆黨皇城使李業,內客省使閻晉卿,樞密都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贊,茶酒使郭允明,脅君於大內,出戰於近郊,及至力窮,遂行弒逆,怨懟之極,今古未聞。今則兇黨既除,群情共悅。神器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久曠,宜擇賢君,以安天下。河東節度使崇,許州節度使信,皆高祖之弟,徐州節度使贇,開封尹承勳,皆高祖之男,俱列磐維,皆居屏翰,宜令文武百辟,議擇所宜,嗣承大統,毋再遷延!特此諭知。

只這一道懿旨,就把弒君的罪過從郭威身上輕輕悄悄地抹去了。郭威聽了大為歡喜,於是召叢集臣,讓大家按懿旨所言,趕緊選一個新君出來。劉知遠有三個兒子,現在僅剩劉承勳擔任開封府尹,既然現在要選新君,大家自然第一個想起他來。郭威說:“先祖三子目前只有承勳健在,自然是要選他了。”其他官員都贊同,於是郭威就把大家的意見報給了李太后。李太后卻說:“立承勳為君,也算得上名正言順,只是他不久前得了一種怪病,現在每天都在床上躺著,不能起身,如此怎麼可以繼承大統呢?”郭威卻不信,李太后便差人將劉承勳抬了出來,郭威一看劉承勳面色蠟黃,像是沒幾天活頭了,這才無話可講,只得重新召集眾人商議。

眾人聽說劉承勳病重至此,面面相覷,郭威問王峻:“這該如何是好?”王峻左思右想,劉知遠的三個兒子都沒有子嗣,只有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有個兒子名叫劉贇,現在擔任徐州節度使一職,於是說道:“既然如此,只有擁立徐州節度使劉贇了。”郭威沒想到王峻如此不開竅,他的本意是想讓王峻順勢就說擁戴他為帝,沒想到這傢伙還真想出了一個繼承人,由此就對王峻有些惱恨了。後來郭威藉故殺了王峻,就是從這裡埋下的禍根。眾人聽了王峻的話,都紛紛表示贊成,郭威只能推託今日已晚,明天到朝堂上再仔細商議吧。

第二天的朝堂上,眾人還是說要立劉贇為帝,這可氣壞了郭威,但他只是淡淡地說:“事情緊急,我這便進宮去問問太后的意見吧。”誰知李太后也是這般想法,郭威無奈只得讓人去擬寫旨意,然後派馮道去迎立劉贇回東京登基。

馮道是個著名的圓滑人物,一聽郭威讓他去徐州迎立劉贇,不由得暗自吃驚,他知道這可不是件好辦的差事,於是想辦法推託:“我年紀老邁,實在走不動道了,怎麼還讓我去徐州這麼遠的地方呢?郭將軍行行好,另外派個人去吧。”郭威笑著說:“太師威名遠播,德高望重,這次迎立新君,除了你之外,其他人何德何能,定不能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馮道半信半疑:“郭將軍此言當真?果真是想讓馮道把劉贇迎立回京?”郭威賭咒發誓道:“太師休要懷疑,蒼天在上,郭威沒有二心。”馮道無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