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由於買的是二手舊車,柱子說每月修車的花銷最大,下來是租房,最後才是吃喝。
說話的時候,柱子總是習慣地摸著額頭的傷疤,故意分下來的頭髮遮不住紫黑的疤痕,“這是三年前拉活時撞的,當時我把擋風玻璃都撞碎了!”柱子炫耀地說著,又撩起袖筒,他胳膊上一道長約20厘米的傷疤很是刺眼。
“這是去年在石景山的一個小區拉活兒時跟人幹仗留下的,本來是我們先在那裡拉活兒,看我們生意好,那幫人就有意擠對我們,因為周圍的居民都跟我們熟了,都願意坐我們的車,他們就跟我們火拼了一場,結果他們人多,我們吃了虧,我胳膊上捱了一刀,當時肉都翻起來了,露出了骨頭,不敢上醫院,這屬於鬥毆啊!那還不得進派出所?所以自己簡單處理一下就算了。可這胳膊落下了毛病,基本也跟廢了沒什麼區別,雨雪天就疼得抬不起來!”
中午沒什麼人,柱子撿了幾張乘客留在車上的舊報紙,在車邊的陰涼處鋪開來,躺在上面打著盹兒:“車裡太熱,進不去人,過兩天氣溫30多度更熬人!”
下午16點半,下班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柱子媳婦亮開嗓子喊乘客上車,由於是排序發車,能趕上人多的時候對柱子來說相當不容易,所以柱子多等了一會兒,換來的又是乘客的一頓抱怨。
19點半,柱子的車作為收尾車載著15個人行駛在返回小屯東口的路上,柱子媳婦看到路邊上有菜攤,對柱子說道,“我想買捆小白菜!”柱子應和著,停了車,轉眼柱子媳婦氣喘吁吁的提上來一捆葉子發黃的菜,兩個西紅柿。柱子發動車,嘴裡念道:“咋買倆西紅柿?夠吃半輩子的了!”乘客鬨笑,柱子媳婦紅著臉說:“今天活兒拉得少,晚上就只准你花一塊五。”柱子每天晚餐都要喝點啤酒,一瓶啤酒正好一塊五。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停車場收費員的幸福生活
採訪物件:王玉榮,女,32歲,河南信陽息縣人
人物群體:看車人
人數總量:不完全統計北京約7000~8000人
群體特徵:常年工作於寫字樓、道路兩旁的停車位邊
月均收入:600元左右
沒來北京前,對於全村最高學歷的王玉榮來說,北京是個遍地可以淘到金的地方。而在農村不行,她的高中文憑沒用,除了代人寫信,也就是每年到鎮上開幾次會。她得和那些沒有讀過書的婦女一樣,一起下地,一起帶孩子……這樣的日子在2002年的年初結束,王玉榮收拾行囊跟著丈夫來到北京,來到這個她以為能讓自己的學識有用武之地的地方。
連續三天的求職經歷,徹底擊碎了她對城市的所有想象。習慣了村裡人敬重目光的她,受不了城裡人看她的眼神,“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回家。”王玉榮小心翼翼地與丈夫商量,丈夫只說了一句:“為了孩子,你就忍忍吧!”為了這句話,王玉榮到了丈夫所在的公聯安達公司上班,幹起了停車管理的工作,一個月600元,三套工服,不管吃住,一個季度發些洗衣粉、手套這樣的勞保品。丈夫同她的收入一樣,待遇也一樣。
對於自己和丈夫每月1200元的收入,王玉榮這樣分配:240元房租、400元的生活費,剩下多少全數寄回家。婆婆公公在河南老家不僅侍弄著她和丈夫的3畝地,還幫他們帶著11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500元錢,對於家在農村的60多歲老人和兩個孩子也不寬餘,藥費、學費兩項支出遠不止這個數。
最令王玉榮頭痛的是,她和丈夫每月吃緊的生活費不允許他們有額外花銷,去年冬天最冷的那幾天,丈夫看車受了風寒,在他們冷得冒寒氣的家裡躺了三天仍不見好轉,後來經不住王玉榮的苦苦哀求,兩口子到附近的醫院就診,只瞧了一眼劃價單上100多元的輸液費,丈夫扭頭就走,無論王玉榮怎麼央求,丈夫就是不再進醫院的門,100多元錢對於他們兩口子來說,是一個星期的生活費,是一件買給老人的防寒服,是一冬的蜂窩煤錢……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每天,王玉榮和丈夫都會騎50分鐘的車到海淀區翠微路的工商銀行門前上班,看管這裡50多個車位。車來了,協助車主入位、開單,頂寒風、冒酷暑,就這麼簡單,就這樣辛苦。
王玉榮也想過做兼職補貼家用,但每月兩週早班、兩週晚班的排班制,徹底打消了她的念頭。早班:早上8點到下午14點;晚班:14點至晚上21點。夫妻兩人輪班,定期專人查崗,不能換班,更不能連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