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是步行(101人)、腳踏車(47人)、公交車類的汽車(15人)、摩托車(3人)、三輪車(2人)、計程車(2人)、開車(1人)、拖拉機(1人)。
平均每人花費15�59分鐘到達最近的醫療點,時間不算長,這是我國長期以來致力於農村醫療建設的反映,但是綜合以上調查結果,農民對這些醫療點的治療結果並不十分滿意。
五、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知度
1�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都不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
在回答問題的204人中,選擇知道的37人,佔18�14%;選擇不知道的110人,佔53�92%;選擇知道的很少的57人,佔27�94%。近80%的被調查者尚不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情況,一半以上不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怎麼回事。
2�大部分人都選擇會參加,但持觀望態度的人也不少
有193人回答了問題,選擇會參加的有89人,佔46�11%;選擇不會參加的有26人,佔13�47%;選擇看情況,如果收費高就不參加的有78人,佔40�41%。
會參加89人46�11%
不會參加26人13�47%
看情況,如果收費高就不參加78人40�41%
說明大部分人都會參加或持觀望態度,並不是完全否定合作醫療的。
3�50%的參加者對合作醫療表示滿意
有88人回答了該問題,其中,有2人回答:不知道;有1人回答:實行以後再說;有47人回答:滿意;有38人回答:不滿意。在參加的人中,回答滿意的人數近一半。但是,在被調查的205人中,只有約80人參加了合作醫療。
4�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自費掏錢太多”“報銷比例太低”
自費掏錢太多21人28%
報銷比例太低18人24%
報銷手續複雜11人14�67%
其他原因25人33�33%
有75人回答了這個問題,其中,21人認為自費掏錢太多,佔28%;18人認為報銷比例太低,佔24%;11人認為報銷手續複雜,佔14�67%;25人認為是其他原因,佔33�33%。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感言篇:編者按(1)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目前,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報為此精心策劃,深入採訪,從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推出了“透視農民看病難”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中《12元的藥就這樣賣到了170元》《去醫院沒病也得累出病》《寧願在城市醫院打工也不願意到鄉鎮醫院當院長》等文章被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摘播,新華網、人民網等網站首頁轉載。江蘇、山東、河南等地的農民也來信、來電評說報道。在系列報道即將結束之時,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專門為本報撰寫了文章,並對本報推出的系列報道給予了充分肯定。我們將其作為結束語獻給讀者。
(一)發展農村醫療保障農民健康
醫療衛生保障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最基本問題。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醫療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廣大農村,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卻依然存在,成為政府關心、農民煩心的一大社會熱點。
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緩解農民看病難的重要途徑,也是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穩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意義十分重大。農工民主黨作為以醫藥衛生界知識分子為主的參政黨,集中農工黨和社會各方面的智慧,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為國出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去年6月農工黨中央專門組團赴江西省進行了“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考察調研;同時,農工黨浙江、江蘇、湖南、青海等省級組織也開展了同步調研。10月,農工黨中央還在京召開了“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討會”,深入研討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問題。在今年3月即將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我們還將圍繞這一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目前各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執行比較平穩,進展比較順利,國務院和各省政府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