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4 / 4)

小說:調查三農 作者:冬戀

應增加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參合農民普遍認為,這是一件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取得了“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實惠、衛生得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今後的試點工作,應當加強領導,完善試點,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改善服務,造福農民。尤其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統籌農村醫療保障相關制度的銜接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制度建設是關鍵。政府應依法建立與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保障制度,統籌各項相關政策,使患大病的貧困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當前,特別要進一步統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醫療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相關制度的銜接。“醫療救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為貧困人口設立的補充保障制度,必須建立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礎之上。目前這些相關的制度,是由衛生部、民政部等不同部門、不同系統分頭組織實施,各自都顯得勢單力薄。只有實現制度銜接,才會產生疊加效應。因此,國家應該統籌與農村醫療保障建設相關的制度,制定配套的協調措施和管理辦法,加強制度間的銜接配合,互為補充。

第二,同步加強鄉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隊伍建設

長期以來,困擾鄉鎮衛生院的裝置簡陋、人才流失、生存艱難等難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為鄉鎮衛生院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而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又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鄉鎮衛生院如果條件好,可將農民的大部分醫療需求在基層得以解決,這樣既方便了農民看病,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還可以減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金風險。最近,衛生部為鄉鎮衛生院的規範化建設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建設要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特別是在硬體設施建設方面,要限期取得實質性進展。

感言篇:編者按(2)

在改善硬體設施的同時,吸引並留住適用人才是鄉鎮衛生院提高醫療質量,煥發生機與活力的關鍵。因此,對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應當建立補助機制,中央財政對西部全額補助,對財力較好的中部地區由中央補助一半,東部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補助標準。還可設立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崗位培訓專項資金,由中央和省級財政透過轉移支付予以支援。培訓可以採取多種方式,例如,城、鄉醫生定期雙向交流;為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和村醫免費提供系列化的、超小型的適用技術“案頭書”和教學光碟,等等。此外,為激勵我國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國家應制定符合現階段特點的、待遇更加優厚的政策,實施醫療人才的流向干預,吸引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去。

第三,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的配套改革

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內的整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同時推進其他配套改革——主要應包括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和醫療機構改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