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1 / 4)

小說:國魂 作者:雨霖鈴

“林警官,我當家的說的對。我們以後再也不吵不打了,我讓著他。讓著他,只要您能站起來了,讓我們做什麼都成”

蕭天的鼻子酸了一下,已經很久沒有那麼感動過了。

林木這個時候低聲說道:“大總統,我,我能當警察不?以前我不愛當,總覺得我哥活得累,可現在,我,我真的想當我想把我哥的事情。再繼續做下去”

“你能保證和你哥一樣不?”蕭天鄭重問道。

見林木用力點了點頭,蕭天沉吟了下:“好,這次我就利用自己的職權,給你破個例。訊息,馬上去找郭二寶,讓他安排一下,林木就頂林樹留下的位置。林木,我告訴你,你認真的幹,要是讓我查出你做的不是你哥那樣,我會親自來撤了你”。

“大總統儘管放心!”林木斬釘截鐵,響亮地回答道:

“我一定不會給我哥丟臉。也一定不會給大總統丟臉,我要做錯了。那麼多鄉親一人一口唾沫也都能把我淹死了!”。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肌,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官員需要做到的

蕭天按滅了手中的菸蒂,終於在紙上落筆寫道:

“這次來安陽,遇到了兩件事情,一件讓我覺得憤怒,一件讓我覺的欣慰。遇到了一些不為民做主的官員,也遇到了一名讓人聞之落淚的好官

當官其實非常簡單,你為老百姓考慮了,為老百姓做好事了,老百姓自然就愛戴你。而林樹這樣一個小小的官員,竟然能夠得到那麼多百姓的衷心愛戴,發人深思

春秋時聳儀休當了魯國的宰相。《史記》裡說他“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

法為正法、理為常理,奉法循理倒沒什麼,必須的;至於無所變更。有些人就不理解了,這兒無所變更,那政績怎麼能做得出來?或者政績怎麼能被看得出來?幹嘛不嚷嚷顛覆舊法、破壞成法,先搞一套說詞,把自己弄成一個銳意進取、大膽改革的名相。哪怕一將成名萬骨枯也在所不惜呢?

現在咱們政府許多官員就在這麼做嗎?把當地折騰得要命,他自己博得名聲後,扔下元氣大傷的攤子,起身升職當更大的官去了。

公儀休沒有這樣幹,而是奉法循理。無所變更,不貪這個名聲。雖然不說就是上古聖賢治理天下時所謂垂拱而治,但魯國在宰相公儀休的治理下,“百官自正”即官員普遍都是好乾部,官員隊伍很廉潔公正有效率,社會風氣也良好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官員隊伍?因為公儀休奉行的原則是“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

什麼是大?就是國家給你的俸祿,還有榮譽、地位即受人尊重的名器,這個名器就是“大,!這個大。不是指錢多,不是指佔有國家資源多,不是指你能操縱的事兒多、你能擺平搞定的人多,而是指作為一個文明人享有的景仰與尊崇。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可我看這句話得改下,改成“當官不為民服務,不如回家賣紅薯,

官員手裡的權利,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全體國民給你的。你的職責,只是服務,服務於國民,服務於這樣國家”

官員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德?

中國古代的儒家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視為整個社會的基本美德,古希臘人把智慧、勇敢、節制、公冉當作城邦公民的四大美德,中世紀的基督教把信德、望德、愛德看作基督徒的三

德。

那麼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官員呢?

忠誠。忠誠作為對政府官員的品德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官員要始終如一、無條件地遵守和實現自己的道德要求,它是中國傳統官員品德體系的一介,核心範疇之一。

在《論語》中曾子就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這裡孔子所言的“忠”指的是克盡己責。之後的《孝經》強調“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亦即在家盡孝,在朝盡忠。忠是孝的延續。

忠誠作為一個歷史性的道德範疇,對於今天政府各級官員幹部而言。對其忠誠的道德要求在本質上不同於古代社會,它強調從總的傾向上來把握個人對政府的根本態度。忠於黨、忠於國民、忠於國家、忠於

守。

忠於國民這一點上,我們的官員絕不能對上奴顏媚骨,對下橫行霸道,更不是對國民當面信誓旦旦,過後信義全無。更有甚者,將對群眾一時的承諾作為愚弄他們的機巧手段。拿自己的誠信當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