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部分(2 / 4)

小說:國魂 作者:雨霖鈴

要飛機型別是“安桑”式飛機,它是由1934年設計的商用飛機發展起來的。戰爭初期德潛艇在北海和英國沿岸活動的時候,航程不大的“安桑”式飛機進行了很有價值的反潛掩護,限制了德潛艇在水面的機動。

但是,這種飛機有許多缺點,確實已經過時了。除了航程短以外,有效載重也極小。而且還非常慢,不太靈活,沒有任何防禦武器,打起仗來,它根本不是德國飛機的對手。儘管有這些缺點,岸防航空兵仍不得不讓這些飛機一直服役,因為轟炸航空兵和戰鬥機航空兵在飛機制造方面享有優先權,使岸防航空兵得不到足夠數量的其它型別的飛機。

1938年4月,英國派出一個小組去美國研究適於作領航教練機的飛機設計。他們視察了“洛克希德。赫德遜”式飛機的樣機,發現“赫德遜”式比“安桑”式的質量有很大改進,認為“安桑”式需要立即更換,於是在1938年6月訂購了200架“赫德遜”式飛機。按計劃到1939年底應有5個“赫德遜”式中隊參加作戰,但到戰爭爆發時只有第224中隊開始得到這種飛機。

“赫德遜”式飛機雖很好,但操縱起來相當笨重。主要缺點是,在起飛和著陸時有打轉或偏轉的危險,需宴高度集中精力。

1940年底至1941年初,有一批“威特雷”和“威靈頓”式轟炸機中隊撥給了英國岸防航空兵,以加強其實力。“威特雷”式中隊主要用於西南海區和比斯開灣。“威特雷”是一種非常慢的飛機,飛行人員把它叫做“飛行棺材”。

它在飛行時呈現出特有的低頭姿態,這是由機翼的大逆角造成的,除了這個特點外,飛行人員一般認為“威特雷”還是相當好飛的飛機。機上的條件非常擁擠,裝上雷達後更加嚴重,雷達員不得不側坐在馬桶蓋上。雷達所在的這部分機身沒有暖氣,雷達員要在非常寒冷並且有風的條件下工作。

在海上作戰時,“威特雷”在追降時有摔壞其後背的危險、這是由於機身長引起的。

在同盟國反潛作戰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種水上飛機是“卡塔林納”式,美國海軍、加拿大空軍和英國空軍都大量使用了這種飛機。

正當盟軍加緊研製理想的空中反潛武器的同時,德國人也展開了新的攻勢。

1940年9月初,德潛艇對sc2護航運輸隊的53艘船隻又一次成功地進行了狼群攻擊。

9月6日,當護航艦艇加拿大“斯基”號、英“韋顛特克特”號、“洛斯托夫特”號、“斯卡巴勒”號、“海螺”號、“阿波羅”號和“伯克郡”號加入護航運輸隊後不久,u—65擊沉了3艘船。

第二天,“桑德蘭”式飛機迫使德潛艇離開了護航運輸隊,但在8日晚,它們又接近了護航運輸隊,u—47擊沉了另1艘船。9月9日將近黎明時,u—28和u—99趕到,擊沉了第5艘船。德潛艇沒有遭到任何損失便擊沉了5艘船,計20,943噸。

鄧尼茨從經驗中發展起來的這種血腥戰術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他所主張的戰術是:u艇必須以集團的方式互相協作,才能創下驚人有效的“戰果”。在戰爭期間,這種方式後來發展成為有名的“狼群”戰術。

換句話說,當一隻u艇發現盟國船隊以後,一面接近盟國艦艇,一面集中附近的u艇,以便展開集團攻擊。

在數只u艇協同攻擊的時候,護衛艦的兵力勢將分散。當它努力找尋一隻u艇時其它的u艇將潛到船隊的對側或內部展開攻擊,粉碎護衛艦的努力。

與此同時,當敵船隊的某船舶沉沒時,總有一隻護衛艦要去救助倖存者,這無疑使u艇的攻齒變得更為容易,如果商般要離開船隊進行救助的話,該船勢必成為u艇絕對的食餌。

與u艇基地保持情報及通訊聯絡,乃是發揮此戰術效力所絕對必要的保證。

因此,鄧尼茨在德國潛水艦隊司令部設定了情報室。在那兒,所有盟國艦船動向的情報,都在牆壁的圖上標出來,其它的圖表則記載著有關航海所需的常識。如:潮汐狀況,天氣狀況以及有關航行時差帶的特別記載事項等。

鄧尼茨緊緊抓住海上的有利情況,把兵力有力地傾注到攻擊船隊方面。

在1940年的“黃金時期”,u艇總共擊沉了盟軍570多隻艦船。

早在驅逐艦和護衛艦在挪威和敦刻爾克遭到慘重損失後,就使丘吉爾向美國租借驅逐艦的要求更加急迫。

他發出了多份電報,說明了自義大利參戰以來的形勢以及急需租借驅逐艦,其中寫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