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1 / 4)

小說:國魂 作者:雨霖鈴

在9月22日的答覆中,佛朗哥似乎同意希特勒的一切建議。但是,兩天後舉行的塞拉諾。蘇涅爾——裡賓特洛甫會談卻預見到了不少困難。德國要求得到非洲大陸外的幾個有戰略意義的島嶼,遭到了西班牙客氣而堅決的反對。連翻譯施密特都覺得,在裡賓特洛甫提出非洲的土地問題時,塞拉諾。蘇涅爾對此表現得相當“吝嗇”。

如果說,裡賓特洛甫在與佛朗哥的親戚談判時,為出現的困難感到沮喪,那末,在當月晚些時候他便有理由為其傑作——與北京和義大利在柏林簽訂三國條約——感到歡欣鼓舞。在三國條約中,中國承認德國和義大利在建立歐洲新秩序中的領導地位——只要它們承認日本在亞洲的新秩序的話。簽字國也保證,“三個簽字國中任何一國,若遭到目前尚未捲入歐戰或日中衝突的國家的進攻時,彼此將使用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一切方式,互相援助。”

10月,希特勒忙於外交。10月4日,他在勃倫納山口與墨索里尼會面。“戰爭已打贏了其餘的只是時間問題”,他說。在承認德國空軍尚未取得霸權的同時,希特勒又聲稱,英機正以三比一的比例被德機擊落。然而,因為某種原因,儘管軍事形勢已完全無望,英國仍在負隅頑抗。英國人民正在經受非人道的待遇。

英國為何要頑抗呢?他在抱怨,又自己回答這一問題:希望得到美國他說,那是幻想。三國條約已在懦夫般的美國領導人身上產生了“沮喪性的效果”,而部署在西線的40個德國師則隨時可以再度出擊。

所以,給大英帝國致命一擊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奪取直布羅陀。

說到這裡,希特勒把話題一轉,破口大罵西班牙人——他們參戰的代價是40萬噸糧食和相當大數量的煤油。還有,當談話提到償還的問題時,希特勒抱怨說,佛朗哥竟有臉回答說“這是一個將理想和物質相混淆的問題。”希特勒氣得七竅生煙,吼道,人家幾乎將他說成是個“渺小的猶太人似的,為人類最神聖的東西進行討價還價”

他的專列於12日離開德國,當晚便抵達法國中西部的蒙特瓦爾。在這裡,維希政權的副總理賴伐爾在火車上與元首進行了簡短的會談,主要內容是為兩天後與貝當元帥會晤作出安排。到此時,元首已下決心把法國降為家奴。為此,他希望得到受害者的自動自覺的幫助,但也隨時準備在必要時使用武力,進行殘酷的報復。如同對待其他被征服的國家一樣,希特勒力圖將法國變成戈林所說的掠奪經濟,希望維希政權成為一名積極反對英國的盟友。從賴伐爾的態度看,希特勒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當他乘火車連夜繼續前去與佛朗哥進行關鍵性的會晤時,他是滿懷信心的。

他們會晤的地點是法國一邊境小城。這個小城叫昂代,位於法國西南部的療養區,在比亞里茨下方,有著值得大做旅遊宣傳的沙灘和棕櫚樹。所以,與其說它適合開具有世界意義的會議,倒不如說適合作為療養勝地。會晤的地點設在城外法國窄軌鐵路與西班牙寬軌鐵路交軌處。元首的火車按時抵達,趕上了下午兩時要舉行的會晤。但在鄰近的月臺上卻不見西班牙人的火車。此時正是10月,天氣晴朗明快,溫度宜人,使按時抵達的德國人沒有發火。畢竟,你還能從那些老是拖拖沓沓的西班牙懶漢的身上期待什麼呢

希特勒相信,一旦與佛朗哥晤面,他便能將他說服,就像他曾說服張伯倫、賴伐爾以及其他人那樣。要沒有德國的幫助,你這個自封的大元帥會在哪裡?這決不是你西班牙人所相信的,說什麼是靠了聖母的干預他才取得了內戰的勝利。實際上,是靠了德國空軍“將炸彈如雨點般從天上扔下去才決定勝負的。”

一小時後,西班牙人的火車終於出現在橫跨在比達索阿河上的國際大橋上。西班牙人之姍姍來遲是故意的,不是被休息所誤。“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會晤”佛朗哥對一個軍官說:“我必須設法用計——這就是其中之一。我若使希特勒等我,在心理上從一開始他便處於不利的地位。”這位領袖身材矮胖,長就一雙烏黑的銳眼。在一個名人輩出的國度裡,他似乎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是靠運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才上臺的。他的成功來之不易。他是加里西亞人,把對現實的嚴酷看法和精明能幹的品格連同他一起帶上了高位。

雖然內心還是個農民,佛朗哥連人民之一員都不是。他太接近宗教和無政府主義者。

當列車在希特勒的車旁停下來時,佛朗哥心裡明白,他的國家的命運如何,就要看他能否使它不陷入歐洲衝突了。內戰已使西班牙的經濟變得一團糟,去年的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